很多时候,我们是那样爱孩子,习惯了竭尽所能事事代劳,却忘记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处事,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有人说"事事代劳,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人生礼物”。为会这样说呢?
如今,独一代、独二代让孩子成为不少家庭的"中心",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争做孩子的“保姆"。这种事事代劳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弊端也会越来越显。
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决定儿童行为特点的是他通过所发生的事件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经历本身。"
所有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怕孩子遭受挫折,用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层层保护,学习不好的父母,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希望孩子学习好;自己的遭受过的挫折,一定不让孩子去经历......
孩子学习各种本领无疑是在一次一次尝试中学到的,还记得孩子学走路时候的样子吗?一次一次摔跤、站起来,接着走,你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孩子自己吃饭时,你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孩子失去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成长的过程,一件件小事累积,直至长大,孩子带着自己对事件的解读方式,处理长大后遇到的所有事情,当行为模式已经定型,再去抱怨怎么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已经于事无补。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你将收获一个有主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自信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要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强调"做到什么地步",却没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更不会跟他们讨论"如何做得更好"。比如:“把玩具收好!"“把衣服穿上!""去刷牙!"
人在学会做一件事情之后,往往会忘记自己不会做这件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同理心其实挺差的,你会收拾玩具、穿衣、刷牙,而孩子并没有经过一个直观的学习过程,却直接背负了一系列的"高标准、严要求"。所以,选择能够匹配孩子当下最近发展区的行为要求,并做好模拟演练,才能帮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教给孩子方法后,父母要忍住不插手。
6岁前,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会自理,比如穿衣刷牙洗澡等。上小学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擦桌椅等。哪怕完成得没有别人好,也要去做。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
最高级的独立,是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这需要父母有意识培养。当孩子向你提问、向你求助时,不必立即伸出援手,缓一缓,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独立能力就会慢慢提升。
通过问题引导孩子如:“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么样?、"你想要怎样做?"、"那你觉得有哪些办法?"、“你决定怎样做?"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孩子一步步自主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整个过程中家长最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没有父母的照顾和监督孩子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孩子内在成长的力量,给孩子有规则的爱与自由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学会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方法,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而不是事事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