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五七年,欧阳修为主持官,主持省试,梅尧臣为小试官,苏轼是其中一位考生。
苏东坡省试时写的文章是《刑赏忠厚之鉴论》,其中有文字说:“臯陶为士,将杀人。臯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这篇文章到了小试官梅尧臣手里,他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曰:“此出何书?”梅尧臣曰:“何须出处?”
严格来说,欧阳修问“出处”是对的,苏东坡文章即使写得好,所引典句,确需出处,要不就是无中生有。但苏东坡仍能金榜题名,说明欧阳修评价文章,是能从大处入眼,不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他。
再来说说梅尧臣,他比欧阳修大几岁,对欧阳修有过启蒙影响,但他当时只是个小试官,当欧阳修这个上级提出“此出何书”,要弄清出处时,作为下级梅尧臣不以为然地说“何须出处”,要是欧阳修却得有损面子,那梅尧臣可就遭殃了。欧阳修很体贴地认为梅尧臣和自己一样忘了出处。
揭榜后,欧阳修也问苏东坡“此出何书”,毛头小子苏东坡居然也是不以为然地答“何须出处”,欧阳修没有不悦之色,反而“赏其豪迈,叹息不已”。
这个故事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从中可看出欧阳修豁达大度、思才若渴的气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