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多姿多彩,青山巍峨,碧水长流,曾让无数才子流连忘返。春日里,流水潺潺,岸边柳丝轻拂,撩拨着春水的心弦;水波微漾,回应了柳影的柔情。悠悠春水以包容之态滋养万物,孕育生机;又以灵动之姿穿涧越谷,勇往直前。
春水流过岁月的堤岸,带走冬日的寂寥,在广阔的大地上,绘出秀美的画卷,也在耐心地诉说着春天里的美好故事。下面介绍五首技巧高超的七绝,描绘了春水潋滟的画面,晕染出人间美好春光。

宴词
盛唐 ·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下的春水静静流淌,呈现出一片碧绿的景象,首句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舒缓、静谧的氛围。绿悠悠的春水似有不舍之情,暗示着诗人的惜别之意。
次句进一步写春水,田间沟水汇入漳河,逐渐形成了浩荡的江流,象征着离人将如春水那样一去不返。
“桃溪浅处不胜舟”,以春水承载不起离舟,将无形的愁绪赋予春水,化虚为实,生动地表现出离情之重,令人感受到分别时的哀伤心情。

东城送客马上
北宋 · 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
春水清澈平静,展现出春日里柔和的氛围。“一陂”点明了春水的范围,给人以开阔之感。鸳鸯成双成对悠游于春水之上,与诗人的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这一陂春水,既是自然之景,又衬托出诗人送客时的落寞心境。同时春水的宁静与诗人“尘埃马上郎”的奔波形成巨大反差,更显出诗人对奔波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闲适日子的向往。

柳塘春水图
元末 · 凌云翰
杨柳池塘春昼迟,画船犹记听黄鹂。
飞花又逐东流去,消尽年光总不知。
开篇描绘出杨柳环绕的池塘边,白昼悠长,春水流淌,展现了静谧闲适的氛围。诗人还记得,春水之上画船悠游,游人听黄鹂啼鸣,春水也见证了往昔的美好时光。
飞花飘零,春水东逝,象征着美好和年华的消逝,诗人不禁发出“消尽年光总不知”的感慨,作者借春水东流的景象,采用以乐景抒写哀愁的技法,传达出对时光悄然流逝的怅惘。

柳塘春水
明 · 龚诩
湄溪新水碧如苔,溪上垂杨夹岸栽。
诗酒画船来住惯,眼明鸥鹭不相猜。
首句里的“新水”即春水,“碧如苔”三字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水的色泽,碧绿莹润,仿若青苔,展现出春水的清新。春水为柳塘之景增添了灵韵,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垂杨与春水相映成趣,更显春意盎然。
春水承载着画船,成为诗人诗酒生活的背景,体现出诗人对这方天地的喜爱与眷恋。鸥鹭在春水上自在栖息,与春水共同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展现出柳塘的清幽与诗人心中的闲适。

春水新愁
民国 · 章以荣
春来处处动新愁,愁逐春光立水头。
越女新妆翠袖短,桃花水暖动新讴。
诗人立于水边,看着春水不停流淌,愁绪也随之而生,春水成为了愁绪的触发点和寄托之所。桃花映照下的春水,温暖而充满生机,越女在这样的情境下唱着新曲,欢快的氛围与诗人的“新愁”形成鲜明对比。
春水的暖、桃花的艳,以及越女的欢歌,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美好;诗人的愁绪在这热闹的背景下愈发明显,春水既见证了春日的欢愉,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愁闷,从而让这首诗蕴含的情感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