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个“陕西村”,与世隔绝百年

晓红观影 2025-01-10 18:46:13

至今保留中国陕西习俗,喜欢唱秦腔和陕西民歌,但却并非位于中国。

1990年,一陕师大教授访问中亚被一老人拦下:大清咋样了,左宗棠的人还在吗?”

外界口中的“陕西村”,却是坐落于中亚,明明是中国人,怎么去到了俄罗斯?

苏联有个“陕西村”

因为保留陕西方言和生活习惯的关系,民族的亲切感令国人终是称之为“陕西村”,但实际陕西村的说法尤为宽泛,且并非单指一个村庄,而是“一群人”。

长得像中国人、说话也是陕西口音,但这国籍与居住地却是坐落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

身穿的长袍短褂、头顶的长辫子,不少妇女的小脚便是起初进入中亚地带的起初印象,不会俄语不懂俄文,仅仅熟悉的便只有伊斯兰文化和汉族的教化。

那他们又是怎么去的俄罗斯?

逃难。

时间回溯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我国西北陕西、甘肃、宁夏地区,爆发的回族农民起义。

自然这也不得不提到其中一位领袖,白彦虎。

纵然起义声势闹得浩荡,但终是以失败告终,而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左宗棠对白彦虎步步紧逼,没办法,想要活下去成为生的希望,便往俄国的方向跑。

也就是如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一带,1877年带着残余部队翻越雪山,也便有了我国人民去到中亚定居的雏形。

但实际上并不只有白彦虎的残余部队。

真正形成“陕西村”的还要说起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俄罗斯被迫归还伊犁后,也便导致大约5000名居住在伊犁地区的回族人撤到俄罗斯,随即便与白彦虎残余部队形成融合,也就形成了如今“东干族”的说法。

自然,也是好奇,那为何又叫做东干?

实际根据清史记载,第一批东干先辈确实是白彦虎的残余部队,从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境北越天山,而后到1878年的2月到达。

而那个叫做伊尔德克村的地方便是首个东干人的居住地。

单是从1877年计算,迁到此地的东干人便达到1116人,加上后来战乱,又有不少人陕甘回族去到新疆逃难,这逃难的一来一往之间,东干人也便形成了。

根据俄国官方统计,早期从新疆移居到中亚的回族人便有1万多人,1877年到1878年的便有6259人,1882年-1884年,从新疆伊犁去到中亚的有4682人。

1942年,苏联进行民族识别时,便将该民族定义为“东干族”,自此也便将东干族称呼为“从中国移居到中亚的回族人”。

这东干实际是新疆的突厥语,有研究表明,大抵是第一批陕甘回族移居新疆时被询问是哪里人,以陕西话诉说便是“东岸人”,转音便是“东干”。

而后俄国为了定性,也便按照突厥语中的“东干”翻译,自此也便有了“东干族”。

不过后来苏联解体,这东干人也便广泛分布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同时成为该几个国家重要的少数民族分支之一。

那他们生活的如何?又是否惦记着中国?

一直保留“中国习俗”

实际不管是经历苏联解体,群体泛化,甚至分布于几个国家,但对于当年的经历却是令不少东干族的老人记忆犹新。

90年代,陕师大的王国杰教授去到中亚,不仅见到东干族便能对上话,甚至畅聊是不成问题。

“你不是东干人,咋说俺东干话?”

“你是从大清国来的?大清亡了吗,左宗棠的人还在吗?

而王国杰回复“我是从陕西来的,你先人就住在儿,我把你们找扎了。”

听着王国杰的话,老人只剩激动。

实际迁移到此的东干人,从风俗到习惯,依旧保持着尤其是中国陕西地区的诸多习惯。

吃饭用筷子、喜欢吃拉面,喜欢唱秦腔和陕西民歌,逢人见面打招呼,便是一口浓厚的陕西口音“好着呢”。

而婚礼依旧严格的遵从东方习惯,比如新郎的长袍马褂、瓜皮帽、胸前佩戴的红锦。而新娘脚上要穿的绣花鞋、带有龙凤图案的大红襟袍。

甚至东干人仍旧将政府部门称之为“衙门”,称呼总统是“皇帝”。

巴干人服饰

可以说,东干人极为重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博物馆。

不过毕竟是移居,真正的想要融入终究存在一定困难,即使夹杂着陕西口音但因为语言环境的影响,俄国人听不懂,但国人也看不明白。

二战结束后,东干人也开始接受俄语教育,也就是说,如今的东干人除去会说陕西话之外,俄语也成为第二语言。

不过也有部分比如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已经将当地的乌兹别克语作为母语。

而东干人虽是迁移民族,但是在如今三国却是颇有地位,除去是少数民族之外,东干人颇为能干,辛勤劳作,也是因为能干提高当地生活的平均水平。

民族终是要繁衍,文化终是要传承,一代一代的东干人,至今终是有极强的“寻根意识”。

而因为在少数民族中都极具声望的东干族,周年庆祝东干人迁移的活动也不时响起,混杂着俄罗斯族、东干族、吉尔吉斯族、乌兹别克族的美食佳肴。

放置着东干族文化传承的历史写照,而如何保存下东干语言便是每次活动的重点。

终是因为历史的关系,东干语被细化为两类,一类是陕西关中方言,一类是新疆伊犁方言,总之“不能失去自己的语言”便是其中关键。

2017年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向东干人捐赠汉语教材也成为一大转折点,如今有不少的东干人去到西安、兰州学习,而国务院侨办处也资助了不少东干族学生去到陕西师范大学学习。

当被询问为何要学习汉语,为何要去到西安,不少东干人只有一句:只想看看我的家乡在哪儿,我想回故乡看看。

0 阅读:35
晓红观影

晓红观影

大量案例参与经历,普法在我,懂法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