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九)——读书内化于心

民生播报 2025-01-03 11:13:55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郑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阅读阵地、丰富阅读内容、强化阅读宣传,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郑州广播电视报》开设“我的读书故事”专版,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读者,分享读书经历、感悟与收获,展现书籍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郑州。

读书内化于心

作者 赵富海

买书、读书、著书,养性为本,娱乐为标。

我买书始于1961年。那时,我在郑州市汽车队工作,月工资18元。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下班早,便和工友步行去老坟岗听说书回来,行至大石桥见有地摊卖书。老板是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坐在小凳上,身前摆有“康熙字典”,铺着一张纸,上写:康熙字典,用两袋面粉交换。我想他大抵是羞于谈钱。另一个地摊堆满画书,卖书人喊“一角三本”,另一本《哲学辞典》,卖书人喊“一块半”,我买下了它。

回到车队,师傅见我胳膊夹着一本书,问道:“你拿块儿砖干啥?”我说:“这是辞典,苏联大使日丹诺夫评毛泽东!”师傅说:“你个学徒工,你还管苏联人说毛主席!”工友们笑道:“这孩不想当工人,你叫他拿个螺丝刀,他拿给你一把钳子!”我有些羞愧,跑回宿舍,准备把辞典塞到枕套里。师傅跟进来,朝床上扔一张三元面值的人民币(苏联印。已废版),道:“再买两本!”这是我有关于买书的最初记忆。

1983年之后,我开始大批买书,我曾为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给书店送过50斤莲菜;为一套1983年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送过一卡车冬贮菜;我也曾在烈日下排队买过20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送给朋友。每到星期天,我从中原路开始逛书店,走遍了郑州的大小书店。这些年,我买书近万本,我的房间被我称之为“书窝”“人窝”,二窝便是我的生命状态。

有万册书之前,我读书有三位老师指导。

第一位是王振洲。我与他同住市委家属院,王老师给我推荐华山的《英雄小雨来》《张家口撤退》。他说华山与红线女结婚了,还在林县深入生活,非常难得;他介绍王愿坚的《七根火柴》,那是红军长征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至今我仍印象深刻。

第二位是顾圣一。他是山东大学研究生,专攻西方文学史。当时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顾圣一在政治部。与政治部相邻的会议室堆满了需要送往各学校图书馆的书。顾圣一经常去办公室找我,告知我“书要拉走了,快去抢书”!

1986年9月,河南省文联召开城市文学研讨会,我是与会者,到市作协报到见王远钧老师,问到郑大新闻系教授顾圣一是否参会,王老师说:“圣一已逝世了,才五十六岁,累死的。”我热泪盈眶,对王老师说:“顾圣一老师指导我读书,自1970年至1973年。”

那些年,我和朋友周建华经常到顾圣一家“听课”,他一家四口,还有岳父母,六口人住一间半屋。夏天,顾圣一提个热水瓶,三个茶杯,一包芒果烟,夫人小徐搬出三个小板凳,一讲大半夜。后来,顾老师给我列了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法、英、美、俄罗斯作家的作品。顾老师告诉我,他列书单,我再到市图书馆张万钧那里借。

这第三位,便是张万钧。我家距纺校只有5分钟路程,万钧九岁失聪,与他对话需笔谈,借书、还书让我俩相识相知。当时,他在屋内桌子的台灯上系一根绳子,另一头系块砖头扔到二楼地下。我到了以后拉绳子,台灯动,他便下楼开门打开书库,并在纸上写下适合我看的书籍。对于顾圣一介绍的外国名著,万钧用笔在书单上归类。万钧有套家藏《金瓶梅》,我们几个爱书的人传看,书三回一传。当时,我的“上线”是张帆,书传到我手后是下午3点,到了第二天下午3点,张帆便取走了书。我看得不过瘾,便找到张万钧:“我出500元,把《金瓶梅》卖给我!”万钧“说”:“我是党员,书不卖给私人,我已经100元卖给了市新华书店。”我很遗憾。

3年中,我在万钧处读中外长篇小说约50部,中篇50部,短篇160余篇。有些作了笔记,比如:外国长篇开头诸峰叠起,大段对环境描写,心理刻画入微。有短篇结构靠对话,这要大功力。

读书多了,自然也就想写书,40多年来,我利用读书和工作、生活中学来的知识,陆续写了20多部书,约500万字,其中一些社会反响还很大。这些成绩都离不开读书对我的滋养,每想起来,我都欣然。

作者简介

赵富海 1945 年生。山东人,定居郑州。中国作协会员、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郑州文物考古院研究员、二七纪念馆研究员、《华夏文明》杂志副主编。已有26 部约500 万字抒写郑州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古今人物。获《中国经济报》《中国商业报》奖励,多次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社科奖、政府“金鼎奖”。长篇报告文学《南丁与文学豫军》,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读写生命大地—— 记20 世纪知名科学家李伯谦》已译英文,世界发行。

评论家说,赵富海就像拿着小平铲和毛刷,把被时间深埋的郑州,从一个探方到又一探方刨出来的人。

0 阅读:11
民生播报

民生播报

观社会百态,品生活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