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那座摇摇欲坠的木桥,像老人的牙齿一样,缺了好几颗。走在上面,嘎吱嘎吱地响,让人心惊胆战。特别是赶上下雨天,路就更难走了。大家都盼着能修座新桥,可谁也不愿意出钱出力。唯独周老汉,咬紧牙关,四处奔波,想把这座桥修好。可谁知,这善心却被人当成了驴肝肺!
善念难行,谣言惑众
村子破败不堪,那座桥更是岌岌可危,周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站出来,哪怕自己再穷,也要把桥修好。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挨家挨户地恳求,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可村民们呢?有的冷眼旁观,有的嘲讽挖苦,甚至还有人背后说他的坏话。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村里的恶霸王大友。他见周老汉要修桥,怕影响自己独占河水灌溉,于是就四处散布谣言,说周老汉修桥是为了给自己捞好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周老汉的名声也一落千丈。他气得病倒了,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难道好人就该被欺负?好人就该没好报么?
奇遇:判官赐机,命悬一线
就在周老汉奄奄一息之际,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来到了一处阴森恐怖的地方,一个白面判官站在他面前,冷冷地说道:“周某,你阳寿未尽,但心怀怨气,恐难转世。念你一心向善,特给你三次‘讨口封’的机会。若能得到善意的评价,便可化解怨气,重获新生;反之,则魂归地府。”
什么是“讨口封”?周老汉一脸茫然。白面判官解释道:“所谓‘讨口封’,就是听取路人对你的评价。若路人说你好,则为善言;若路人说你坏,则为恶言。三次机会,一念生死。”说完,白面判官便消失不见。周老汉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床上,浑身无力。但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难道真的必须要求别人说自己好,才能活下去吗?
波折:两次讨封,尽遇恶人
周老汉挣扎着起身,决定去试试这“讨口封”。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村北,看到一个穿着华丽的男子正站在路边。周老汉认出他是村里的孙秀才,一个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孙秀才,您好。”周老汉有气无力地说道。
孙秀才斜了他一眼,不耐烦地说道:“你这懊糟鬼,挡着我的路了!”
周老汉的心瞬间凉了半截。这第一次“讨口封”,竟然就遇到了恶言。原来,孙秀才一直觊觎着村里吴老爷家的财产,想霸占吴家小姐。周老汉曾无意中撞见孙秀才对吴家小姐图谋不轨,孙秀才一直怀恨在心。吴老爷知道事情后,一定要追赶歹人。
不死心的周老汉,拄着拐杖,继续往前走。他来到村口,看到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正坐在地上,唉声叹气。周老汉认出他是村里的扒鸡窦,一个臭名昭著的小偷。
“扒鸡窦,你这是怎么了?”周老汉关心地问道。
扒鸡窦没好气地说道:“你这倒霉鬼,别来烦我!老子偷鸡的时候崴了脚,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周老汉再次失望了。这第二次“讨口封”,又遇到了恶言。扒鸡窦平日里游手好闲,靠偷鸡摸狗为生,村里人对他都避之不及。而周老汉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更加倒霉,自然不会说好话。两次“讨口封”都失败了,周老汉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难道自己真的要死了吗?难道好人真的没好报吗?
转机: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周老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他仍然心系着那座桥,想着如果自己死了,这座桥恐怕永远也修不好了。就在这时,村里的刘四九突然闯了进来。刘四九是个热心肠的人,他一直看不惯王大友的所作所为,也为周老汉的遭遇感到不平。
“周老汉,你别灰心!我已经查清楚了,孙秀才和扒鸡窦都不是好东西,他们的话根本不能信!而且,我还查到王大友散布谣言的真正原因了!”刘四九激动地说道。
原来,王大友是为了独占河水灌溉,才故意散布谣言,阻止周老汉修桥。他害怕修桥会分走他的利益,所以才想方设法地陷害周老汉。刘四九将孙秀才、扒鸡窦和王大友的罪行都告到了县老爷那里。县老爷明察秋毫,惩罚了孙秀才和扒鸡窦,还了周老汉一个清白。
结局:释怀宽恕,善德长存
当周老汉得知真相后,他释怀了对王大友的怨恨。他明白王大友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是手段太过卑劣。病愈后的周老汉,重新燃起了修桥的希望。村民们也终于醒悟过来,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出力流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崭新的石桥终于建成。
新桥建成的那一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欢呼雀跃,感谢周老汉的付出。周老汉站在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心中有善,就一定能战胜邪恶,迎来光明。而那些曾经诋毁过他的人,也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他们纷纷向周老汉道歉,并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弥补之前的过错。
是啊,善念终究不会被埋没,善良的人,终究会得到回报。周老汉的故事,也成为了村里人代代相传的佳话。你相信善恶终有报吗? 你觉得周老汉应该原谅王大友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