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开源模型正悄然改变着云计算行业的格局,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DeepSeek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用户的关注,更让国内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厂商纷纷接入,共同探索AI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
自DeepSeek开源以来,其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多家云计算厂商的相关人士透露,该模型推出后,他们接到了大量用户的咨询和测试需求。企业用户通常先在公有云平台上对DeepSeek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然后再考虑将其部署到私有云或一体机等其他形式。这种从公有云到私有云的迁移策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试错成本,也加速了AI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普及和应用。
接入DeepSeek的云厂商们,无疑成为了这场AI变革的受益者。以优刻得为例,该公司在完成DeepSeek开源模型的适配并上线后,云上的访问量和用量均出现了激增。除了GPU云主机外,配套的其他产品也迎来了相应的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优刻得还陆续受理了基于DeepSeek开源模型的私有化部署需求,如一体机化、专有云化、全面国产化等场景,进一步拓展了其业务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百度智能云同样在这场变革中受益匪浅。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全员会上透露,大模型的调用量实现了显著增长,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每天的亿次调用量都增长了20倍以上,付费占比更是高达80%。GPU公有云的增速也较快,市场份额已经跻身前三。此外,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需求也十分旺盛,为百度智能云带来了30%的收入增长。
DeepSeek的火爆不仅点燃了云计算行业的战火,也引发了二级市场的热烈反响。自2月以来,青云科技、优刻得等云计算相关企业的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青云科技涨幅超过200%,优刻得涨幅超过177%。港股市场上的万国数据、金山云等云计算企业也涨幅显著。阿里巴巴的股价也在本周达到了2022年以来的新高,显示出市场对云计算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也为这场AI变革增添了一抹亮色。据报道,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这一消息得到了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的确认。虽然DeepSeek一度在苹果的合作考虑范围之内,但由于其频繁出现“服务器繁忙”等问题,难以支撑苹果这样体量的客户,最终未能达成合作。然而,这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AI基建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AI时代的巨大潜力。
那么,为什么云计算会成为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重要支撑呢?原因在于,尽管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大模型之间的差距,但底层依然离不开对算力的依赖。因此,算力成为了决定AI模型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云资源作为“硬通货”,云厂商手握算力资源,打开了阈值上限。在企业争相部署DeepSeek模型的背景下,云厂商凭借充足的算力“弹药”和广泛的用户覆盖,有望迅速反哺,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对于整个AI产业来说,DeepSeek的开源开启了一个“产业格局变化”的新故事。对于云厂商而言,这同样也是一个价值重估的新叙事。在过去,云厂商们各自为政,算力服务呈现出“各有所长”的特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有云厂商拥抱DeepSeek模型,这种差异逐渐模糊。在算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云厂商们开始转向考量算力池的深度和用户覆盖的广度,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云服务商将会把更多算力下沉到边缘节点,以支持低延迟的实时AI应用。同时,服务模式也将从“算力租赁”转向“AI能力即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AI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手握客户场景和深入客户业务流程的云服务厂商将成为算力平权下的云商业模式闭环的重要抓手,推动云计算行业实现更加繁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