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正值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时节,对抽动症孩子来说,也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时期。抽动症看似是肢体动作、发声的异常,但其根源与孩子的肝脾关系紧密,调理的关键就在于肝脾的养护!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易引动肝风,导致孩子出现挤眉弄眼、耸肩、摇头、清嗓子等抽动症状。
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浊阻滞也会加重抽动症状。若只关注抽动症状本身,而不调理肝脾,抽动症就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肝脾失调孩子的典型表现:
频繁抽动:如挤眉弄眼、耸肩、摇头、踢腿等动作频繁出现,难以自控(肝风内动)。情绪不稳:脾气急躁,容易哭闹、发脾气,情绪波动大(肝气不舒)。食欲不佳:吃饭不香,食量小,甚至出现积食的情况(脾虚运化差)。睡眠不安:入睡困难,睡眠中多梦、易惊醒(肝脾不和影响心神)。
春季阳气升发,有利于身体气血的运行,此时调理肝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门诊验证有效的 3 款食疗方。
1. 天麻钩藤饮:平息肝风
材料:天麻、钩藤、白芍、瘦肉(肝火旺加菊花)。
2. 黄芪白术汤:健脾益气
材料:黄芪、白术、茯苓、山药。
3. 百合莲子粥:宁心安神
材料:百合、莲子、粳米。
8 岁的明明患抽动症半年多,挤眉弄眼、耸肩频繁,脾气也变得暴躁。家长尝试多种方法效果不佳,找到我时,明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典型的肝旺脾虚。我们制定 “疏肝健脾三步法”:
先疏肝:用柴胡、白芍煮水喝,疏肝理气。再健脾:连续喝黄芪白术汤,增强脾胃运化。后安神:百合莲子粥常食,宁心安神。经过两个月的调理,明明抽动症状明显减轻,情绪也稳定了许多。
关键提醒:抽动症孩子少吃 3 类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易助长肝火,加重抽动(助火生风)。油腻食物:炸鸡、薯条等,会加重脾胃负担,生湿生痰(影响运化)。生冷食物:冰淇淋、冷饮等,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虚(脾阳受损)。抓住 3 月黄金期,牢记 3 个日常调理法
推拿辅助:每天按揉太冲穴 100 次 + 补脾经 200 次,疏肝健脾。
抽动症并非无法改善,通过疏肝健脾、平息肝风,配合春季阳气升发,孩子抽动症状有望减轻。记住:孩子的肝脾养好了,肝风不扰,痰湿不生,抽动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