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荔,这个名字在银幕上留下了无数经典角色,她的形象温婉端庄,仿佛天生就是贤妻良母的化身。年轻时,她勇敢地牵起初恋的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折,也没有狗血的情感纠葛,只有相守相伴的岁月静好。婚后,她生下一个儿子,生活给了她怎样的答案?岁月如歌,她的人生结局如何?
1949年,王馥荔出生在江苏徐州。她的童年充满了对明星的向往,最大的乐趣就是剪下自己喜欢的明星照片,一张张仔细贴进小册子里珍藏,简直比吃糖还甜。随着册子一天天变厚,少女的梦想也在心中慢慢发芽。王馥荔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也要成为像她们一样耀眼的明星。
她的家庭可谓是艺术世家,耳濡目染让她如鱼得水。姐姐是位话剧演员,舅妈在电影院工作,父亲则是小有名气的京剧乐器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表演艺术的种子早已在王馥荔心中生根发芽。12岁那年,王馥荔被父亲送到了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虽然训练很苦,每天都要吊嗓子,练基本功,累到腰酸背痛,但她却乐在其中,闪闪发光的眼睛里,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1967年毕业后,王馥荔没等登台演出,就被下放农场劳作。手上磨出了老茧,脸上晒得黝黑,身体瘦骨嶙峋,生活苦不堪言。但王馥荔没有怨言,依然坚强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段辛酸的日子,磨练了她的意志,也让她对普通劳动者的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
好在组织上看重王馥荔,没多久就把她调到了江苏省京剧团。一次,团里要演出《沙家浜》,饰演阿庆嫂的演员突然失声,王馥荔临危受命。她倾尽全力,把阿庆嫂刚柔并济,悲喜交加的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那一出戏让她一鸣惊人,很快就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在京剧舞台上,她的人气和知名度一路高涨。每每登台,台下观众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大家都为这位年轻有为的女演员的惊艳表现折服。可是,童年的银幕梦想一直萦绕在王馥荔心头,从未褪色。她希望有朝一日能走进更广阔的影视圈,在更大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水上游击队》,四处招募演员。收到通知的王馥荔兴奋不已,仿佛做梦一般。她激动地合不拢嘴,当即收拾行囊,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腔的热忱,坐上了开往江南水乡的火车。就在这列平凡无奇的火车上,她邂逅了一生的挚爱——王群。
王群比王馥荔大几岁,在文工团从事表演多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了。初次见面,王馥荔大大方方地递上两个橘子,想缓解旅途的疲惫。没想到王群一本正经地回绝了,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来到剧组后,王馥荔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个新人,跟王群这样的前辈相比,简直就是小学生见到博士生。
1975年,王馥荔在《金光大道》中饰演的“吕瑞芳”一角大获成功,被誉为“天下第一嫂”。观众对这个贤惠能干,处处为夫着想的女性形象赞不绝口。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第二年,本该更上一层楼的王馥荔,却毅然选择嫁给王群,再过一年生下了儿子王骁。
结婚那天,没有宾客祝福,没有洒花礼炮,也没有香槟美酒。就只是骑着摩托车,简单地把嫁妆搬到了丈夫家,草草吃了个便饭,就这样平淡地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在旁人看来,她这是断了自己的前程,葬送了大好年华。可王馥荔却不以为然,在她心里,人生意义大过事业成就,有了爱情和家庭,人生才算完整。
婚后王馥荔并未封印演员身份,她积极复出,活跃在荧屏上。1985年,她在电影《日出》中出演一个与以往形象大相径庭的“翠喜”。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市井女性,她苦练抽烟喝酒,跟人学说地方方言。化妆时还特意让化妆师把牙齿涂脏,显得更加真实接地气。这种敬业精神和不计形象的做法,令人动容。凭借精湛演技,她再次折桂,获得了1986年的百花奖和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不管戏里戏外,丈夫始终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拍戏辛苦,孩子无人照看,王群总是无怨无悔地为妻子分忧解难。王馥荔夜里回到家,看到儿子香甜地睡着,丈夫守候在灯下,心里总是涌起说不出的幸福和踏实。
儿子王骁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有一个演员梦。2004年,26岁的他突然辞去国外的高薪工作,想在演艺圈闯荡一番。王馥荔虽然不太赞同,但还是给了儿子三年时间证明自己。这三年里,她倾囊相授表演经验,竭尽所能为儿子创造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王骁出演的《戈壁母亲》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此后,他的演技日臻成熟,接连出演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天才基本法》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实力派演员。今年,由他主演的悬疑剧《尘封十三载》在重庆开机,令人期待。
真爱无须轰轰烈烈,平淡亦是良辰美景。他们的爱情,朴实无华,却比世间最耀眼的婚姻更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