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发现祖坟旁冒出百米豪华墓群,合同写着“生态公园”,铁锹却挖出千万“地下生意”。96座违规墓穴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人的“发财梦”?
安徽蚌埠某花山生态公园变“坟山”
在2008年的蚌埠某阳石业公司打着“生态文化景观园”的旗号,跟洼某村签了个70年的租约,一年就给村里2万元租金。合同里明明白白写着“不准埋坟”,可到了2022年,村民们一举报才发现,这1255亩的山林里头,竟然偷偷摸摸藏着96座墓穴。从航拍的画面看,有些墓穴占地差不多有上百平米,还配备了石龟、石桌这些豪华装饰,简直离谱。
去年经过严查,发现公司法人李×甲,是利用早年获批的公墓资质,在租来的山林里违规扩建墓地。这些墓地可不便宜,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近期的终审判决,李×甲因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了两年三个月,另外还有两名涉案人员也被判刑。村支书李某某因为这事儿被开除了党籍,相关部门唐某也被撤职。
在近日整改的工作中,这96座墓穴里头,发现仍有三分之二安葬了骨灰,剩下的那些空穴,会按照国家政策分类整治。村集体也打算在6月底之前,把林地的使用权收回来,但是真的那么容易吗?这种案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案例一:山东聊城“公墓圈地案”
在2015年的聊城,民营企业跟某村签了协议,说是要搞个“文化产业园”,租了500亩耕地。结果到了2018年,村民们突然发现,园区里头一下子冒出了成片的墓碑。一调查才知道,这企业伪造了“生态陵园”的批文,把农用地深挖3米来建造墓穴,还卖到周边省市去了。
最终,法律给出了裁决,主犯王×被判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20万元;村主任张×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涉案土地虽然后来复耕了,但是还有20%的土壤无法恢复种植了。
这种“以租代征”存在很大的监管漏洞。企业就靠着这种打“擦边球”的合同,把农用地变成经营性用地,而基层干部权力寻租,成了他们钻空子的关键突破口。
案例二:江苏南京“家族墓地”私卖风波
在南京江宁区某社区,社区主任陈×在2013年到2015年这几年间,私自把集体山地分割成32块“家族墓地”,每块售价8 - 15万元。这些墓地压根儿就没办任何审批手续,有些墓穴甚至还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在是胆大妄为。
最后法律严惩了相关人员,陈×因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社区相关人员等3人也被追究责任。涉案土地被强制恢复植被,不过有些墓穴因为家属阻挠,没能完全拆除。
这个案子反映出“熟人社会”的监管难题,基层干部利用家族关系,想办法避开监管,把公共资源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
数据对比
- 案件数量:2018 - 2022年,全国查处的违规墓地案件有237起,其中62%都涉及“以租代征”这种情况。
- 土地性质:这些案件里,农用地占比达到89%,其中耕地又占了61%。
- 量刑趋势:2020年以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平均刑期,从1.2年涨到了2.5年,罚金数额更是增长了300%。
- 经济损失:每亩违规墓地造成的生态修复成本,高得吓人,达到8 - 15万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从蚌埠某山到聊城产业园,违规墓地背后总有那些“钻空子”的黑手。您觉得该怎么斩断伸向土地的“利益链”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咱们一起守护每一寸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