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邻居阿婆,每次回去都会被她拉着手,并主动为你搬好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你坐下来。这时候,就算自己再忙,看见她诚恳和期望的眼睛也就不忍拒绝了。
我想,她应该非常需要一个人陪她说话,当这个人出现的时候,也应该是她心情最舒畅和温暖的时候。
或者,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连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阿婆可以跟我讲许多家庭的隐秘,包括矛盾、事物、关系,以及她的感受。
于是我常常安慰自己这是出于信任心,当然也有,但不全部。如果我认为这只是信任的原因,那我就失去了一个正常人都该有的同理心。比如,她的心酸和苦楚,根本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
或许阿婆跟自己的女儿聊得多,也可以聊,但女儿毕竟离得远。再加上,阿婆也不是太敢多聊自己的感受,一是怕女儿担心,二是怕破坏和睦。
所以我这个“外人”,就成了最合适的倾诉对象,我不喜外传,她也能放心。
可能有人问,阿婆有没有儿子?有。只不过对于许多老人来说,她们的儿子在结婚以后,只能算是半个儿子了。
总归一句话,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重心早就不在自己的身上了。还有愿不愿意听,有没有耐心听,这都要另说,即使愿意,也不是什么话,所有话,都能跟儿子聊个痛快的。
可能还有人问,年龄都这么大了, 心愿和任务都完成了,还能有什么心事?
岂不知家庭和生活就像是一个漩涡,除非到死的那一天,否则没能人挣脱出来。这包括了自己的生活,家庭的关系,以及儿媳对她的那些苛刻对待。有时候想对儿子一吐为快,但也只能想想。
另外今天倾诉完了,也不是说明天就没有经历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才发现,人真正需要的很简单,身边能有个说话的人。
所以阿婆对那个已经去世的丈夫的“恨”,更深刻了。
阿婆那个年代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爱,也说不清什么是爱,甚至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对丈夫是不是爱。她只知道她恨丈夫,恨丈夫,为什么走得这么早。
从此一个人面对生活,并在无数个深夜,忍受着孤独的滋味。也从此没有了一个最合适的说话人,更没有了“两根筷子”绑在一起的分量。
这个社会,这个家庭,表面上对一个孤单的老人充满了同情,实际上,同情之下还有轻视和歧视。
包括在家庭生活当中,哪怕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人老了嘛,就没用了,说话的分量就轻了。一个人说话,总是抵不上两个人的分量,能被听进去,能保护好自己,这种愿望也就更难实现了。
所以看起来,老伴去世后,自己的生活轻松自在。但揭秘一个扎心的实情,这往往是凄凉生活的开始。
02
人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失去了,只会后悔。
李咏去世后,哈文曾有一条朋友圈上了热搜:
“在一起时,所有的时间都不该用来谈对错,论是非,生闷气,闹情绪,而应该用来紧紧拥抱,好好相爱,深深相吻。”
夫妻之间的意义,美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凭平日里的争吵、摩擦和分歧来定义的。
如果这样来定义夫妻的意义,或者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幸福的人了。
往小了说,是陪伴,往大了说,是信念。是你在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所感受到的一种安全,也是精神上的一根柱子。所以不要由于风和日丽的天气,开始抱怨自己带了一把雨伞,认为是拖累,多想想雨天的时候。
做人不要自寻烦恼,很多人的不幸,往往就是因为得福不知,或者她们的不幸,就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太安逸了。
真正过得不幸,可能就不是你现在的心情和处境了。
真有一天,当真要自己一个人去生活的时候,往往是许多人马上后悔的时候。因为什么?这个时候,她才知道需要自己承担的有多少。以前因为有人替自己承担了,就没觉得,甚至因为总有人替自己承担,便觉得岁月静好,是所有生活的最基本。
03
我知道,生活肯定有很多人,已经烦透了自己的伴侣。也是横看竖看都不顺眼,巴不得能摆脱对方的那种厌弃。
于是就是开始幻想,期待着什么。甚至仿佛看到了一片祥和的景象。
其实真到那个时候,除了孤独,需要你忍受和承担的东西,还有更多。当然了,现在的大家不一定有深刻的体会,可就是怕真到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
所以就像夫妻的意义,许多人总是走过半生,才恍然大悟,好在还不算晚。
一句少年夫妻老来伴,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一切的答案。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没到那个处境,当然不觉得有什么。不信再去看看身边那些丧偶的老人,还会觉得她们的生活,是轻松自在的吗?
当然了,有些伴侣只会一味为你施加伤害,这种情况总要排除掉,而且这也不是婚姻的不幸,只是你的不幸。
婚姻和伴侣,在很多时候切切实实地保护了我们,那个被你嫌弃的家,恰恰在保护着你,避免你沦为被收割的韭菜。在这里主要想说,人除了聪明之外,还应该有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发生思考的灵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