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器厂商做耳机会有路径依赖么?山灵ME800圈铁耳机评测

耳机林sir 2021-12-14 14:55:46

得承认,路径依赖这个玩意儿,不光存在,而且是普遍深度存在的。

大到国家:我国这样的农耕文明,骨子里就是想好好种地过日子,哪怕开发了火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搁上边儿种庄稼;小到个人:你要是小时候经常在店里帮父母看店,那你脑子里就始终藏着生意人的思路,哪怕后来你考研读博进了科研机构,都还会时不时想去摆个摊儿,这种事很难抹除痕迹。

所以,观察音频播放器厂商做耳机,以及观察耳机厂做音频播放器(这个并不多,但是耳机厂做小尾巴还有颇有一些的,也算是做播放器了对吧),你会发现他们的路径依赖也是没治的。说到底,播放器厂商做耳机的目的,其实是更好的卖自己的播放器,反过来耳机品牌涉足播放器的目的亦是更多的卖耳机。

当然这不代表说他们会不用心——毕竟做出来的东西都要放到市面上去接受市场检验的,怎么可能不用心?甚至因为这不是自己主业,还可能会导致更加发力(不是主业,心底就没那么有谱,索性多花力气;以及不是主业所以挣钱这事儿不大指望它,能带动播放器才是正经,就不大在意这部分的直接盈利)。只是呢,毕竟出发点的心态就不一样,所以出来的结果也会……相当有趣。

你比如我手上这条山灵ME800,这是山灵迄今为止定位和定价最为旗舰的耳塞,市场零售价4298元。贵么?不算贵对吧?毕竟早已是万元塞满天飞的时代,山灵的播放器五位数的也好几款了,还不算他家台式系列。我就在想:是不是播放器厂商们,普遍觉得耳塞这东西,虽然研发也很费劲,但总不如播放器占物料,卖贵了自己很容易脸红心跳不好意思?嘿嘿嘿~

包装是挺棒的,规整科学,上层是本体,配件大多在下层抽屉里,拉开可见只是这个抽屉会有些紧。本体设计则比较常规低调,双色可选流沙面板比较耐看,腔体造型较为科学,佩戴舒适度高+德国EGGER医疗级抗菌UV涂层可以有效抗菌。另外我对这个耳塞收纳盒比较好评,有别于那种在收纳包里单独设计一层网格来放配件的思路,它这个盒子只有上部会有开口,放俩转插头硅胶套进去也不容易掉出来,实用度不错。

这款耳塞的换能原理很刺激,双动圈+四动铁,这个配置我先前还真没见过,等于还没插进耳朵听呢好奇心就已经被吊起来了。它的双动圈是两个6mm直径的动圈单元,采用了日本日丽高性能N52钕铁硼磁铁镀晶生物振膜动圈单元,听名头就觉得会很难煲那种;动铁单元则是两个中高频定制单元负责中高频,另外两个动铁单元负责高频和极高频。腔体间采用3D打印技术做了物理分频,匹配的线材则是8股古河单晶铜可换头线材——这个可换头设计有别于其它厂牌的设计,在换上之后需要拧一下来锁止,如果忘记拧紧会容易松脱。

必须提及的是,这副耳塞每侧均有两个调音开关,分别控制低频和高频,山灵配了一张金属板来非常通俗的解释这两组调音开关的作用,且把清洁刷的尾部设计成了拨动调音开关的调音杆,还是非常花心思的。市面上有调音开关的耳塞已经为数不少,不过我个人不大喜欢那种每边三四个的,因为用乘法一算就知道,组合会太多种,除非你是个相当有时间折腾的人,否则过多的组合反而会让人选择困难,山灵这款ME800,拢共四种组合,且四种变化都不直接涉及中频(当然了,每种变动都会对中频造成相应的影响这是肯定的,听感这个东西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嘛),试听或者选择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实际上,当我拿起ME800听第一耳朵的时候,我还真的有些意外——这声音,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话,是很难判断出它的换能原理的,听得出复合单元的属性,因为基调和泛音很宽松很松软,而线条感又很明晰,不过具体是圈静铁还是圈铁就不那么好猜了。这个调调舒服是舒服的,真的没啥侵略性,但也会让一些人听起来觉得不够“HiFi”,太软太柔,于是我把两组开关全部关闭(也就是金属板上所说的标准模式),再听了一会儿,再然后,我决定:还是先煲机吧……

是的,前面说过,“日本日丽高性能N52钕铁硼磁铁镀晶生物振膜动圈单元”这一听就吃煲机,何况还不是一个,还是双动圈的底子——而且在煲机的这几天我又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这玩意儿还真不好驱动,你驱动力稍微弱一些就会撑不住它,于是试了N多前端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它最合适的老伴儿,那就是:山灵自家的M9。

而且,还得是开中高增益的M9——是的你没看错,不光中增益可以,高增益也合适,按说山灵M9一个一万好几的砖头前端,它的声音就算延续了M8的设定,就算走的是醇厚路线,可推力着实不是开玩笑的吧,结果推ME800用高增益居然都不显得过分,那这塞子,是不是,有点太难搞?

有时候,人世间的事,如果想不明白的话,不妨换个角度,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山灵是个HiFi品牌,那它出了个4298元的塞子,就该拿来跟市面上相近价位的耳塞做对比,谁赢谁优秀,对吧?可我认为更合理的思路应该是这样:山灵是个HiFi品牌,它出了个叫做M9的新款播放器,它认为自己有必要给这款播放器配个合适的耳塞,虽然M9插别的塞子也都可以,虽然ME800你拿去插别的推力够大的播放器也没问题,不过它俩搭在一起,才是初始设定,甚至可以说,它们在研发的时候,就已经互为调音基准了~

这样一想,不光ME800这个吃推力吃煲机的性状很容易想通,包括听感方面的特征,也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煲机100小时后,经由M9充分驱动的ME800,在两个开关全关的标准模式下,所搭配出来的听感,是一种相当火力全开而氛围感十分“放客”的状态,三频均衡规整跨度够大,声场开阔舒展且不会有边际效应,细节和解析力这些放在自身价位值回票价——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听感:精致自然,又有活力又亲和,全频段的富有弹性和空气感,听梁咏琪的《胆小鬼》时彷如她就是你的邻居,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五月天里她就在你旁边的阳台上对着远山唱歌;听摇滚会觉得大家都玩得很High却演奏毫无错漏,歌手嗓音里的颗粒感十分明显又不觉得费力;听爵士钢萨鼓贝一起欢脱;听古典每个人都严谨而欢乐……好像这个组合能给人一种演唱者/演奏者正处于最佳状态的错觉,而这个错觉,其实是来自于它把握住了一种非常难得的氛围感,一种在精确回放录音的前提下,把音乐处理得轻松写意的氛围。

这必须是要具备健康的架构,很有弹性的低频,足够饱满却不能过于能量淤积的中频,以及非常漂亮的空气感+好高频和边际效应轻微的大声场带来的空间感完美配合,才有可能做到。就好像同样一首歌,有人在KTV唱到声嘶力竭,有人唱得云淡风轻不大走心,而某些高手,可以给人一种他似乎没有完全发力,你却又感动又专注又欣赏的在听他唱的情境感——情绪捕捉到位,氛围营造舒适,是这套组合最厉害的地方,至于细节反馈这些,倒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这时候,如果你想试试重口味,不妨把两组开关都推上去,这个情绪就会喝高了些,会偏浮夸;而余下的两组调音模式(氛围和人声模式)我则觉得对三频的衔接都会造成一定的扭曲,初听还不错,听久点就总觉得不大对劲,当然这时候还可以换不同材质的硅胶套来调节,山灵的套子送得也是蛮全的。总得来说我个人最欣赏的,就还是标准模式,这个模式看似是四种里最克制的那个,实际上相对于别的品牌来说,也已经在听感流和素质流之前更倾向前者了——山灵从M1开始就已经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声音,它们不喜欢试音碟味儿,更不喜欢音特美味儿,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人在HiFi的同时情绪放松,他们总是会带一些会被学院派认为算染色的搞法,这是典型的陪伴型沉浸型调音思维。

所以,如果ME800这条塞子,你想要买回去接在两三百块的小尾巴上手机听歌,我会劝你打消这个想法,因为真的会撑不起,撑不起的结果就是你听起来觉得这个塞子声音框架立不住且太软太松,实际上那是因为没驱动充分。它最好的搭档是M9,换成M6Pro或者其它几千块的砖头开中高增益也没问题,尝试台式设备也不是不可以,以及你最好煲到100小时再说。

然后你就能收获一个,很放客的声音,拿这玩意儿来听《银河护卫队》第一部开场的那段“胡搞瞎搞胡搞瞎搞”就特别欢脱,听放客听爵士听流行都会很开森,古典摇滚也能听出有趣的色彩。

所以,这就是山灵的路径依赖:他们作为一个搞了太多年播放器的品牌,真的,你要是让他们完全像耳机厂商那样思考问题,会很难,因为他们习惯了依托播放器的声音来对耳机声音做定位这种思维方式,他们的耳塞总是会配合播放器来定声音,如果这个播放器的推力够大,那这个耳塞做得偏难推就几乎成为必然,不然前者这推力不浪费了?

差不多该收笔的此刻,我忽然在想——山灵ME800这种又难搞,搞好了又声音有点意思的塞子,我估计,那些四处找难推耳塞的爱折腾的老烧,看到这里,会不会忽然莫名狂喜???

3 阅读:363

评论列表

微尘

微尘

3
2021-12-19 00:13

[大笑]

耳机林sir

耳机林sir

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