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笔会:萧县刘套的文化盛事

醉翁刘尧 2025-04-05 14:02:42

桃花笔会:萧县刘套的文化盛事

刘长权

乙巳三月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的刘套镇,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在时光的长卷中徐徐展开。4月3日这一天,刘套镇人民政府广场被墨香晕染,第33届桃花笔会如同盛开的繁花,绽放在这片土地上。

走进刘套镇,那桃花的盛景便映入眼帘。桃蕊夭夭,似少女娇羞的脸庞,粉瓣轻舒,宛如天边的云霞飘落人间。绛萼含香,那香气在薰风的吹拂下,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仿佛要与墨韵交融,盈满这一方天地。桃枝夭矫,恰似佳人舞动的袂带,那舒展的姿态像是在热情地笑靥迎人。而绛英纷坠之时,仿若灵动的精灵在墨间嬉戏,不经意间便点染了这一幅春图。

桃花笔会,以“锦绣桃园绽新景,诗画乡村绘振兴;文旅相融兴故里,丹青共绘新篇章”为主题,像一条充满魅力的文化纽带,将四方友人汇聚于此。这里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它独特的风采在笔会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岁月如同一条长河,流淌着艺道传承的故事。我们怀着崇敬之心,缅怀先辈,他们德厚功深,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墨韵在岁月中长吟。往昔的黄河故道,留存着贤人的踪迹,那桃园三贤的雅韵如星星之火,最初在这里萌发。而后五友画会兴起,墨香渐渐浓郁。郑正先生开基立业,在农家小院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让艺术之花开始蓬勃生长。

如今,这桃花笔会已传承至第33届,艺海流风,生生不息。在笔会现场,众方家意兴遄飞,笔走龙蛇间,似有风云在墨间泼洒。他们腕悬千钧之力,绘出乾坤万象,那画作里有山的峻峭,水的灵秀,还有那蕴含其中的神韵之气。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赞叹声和低声的讨论。当书法家李鹏写出一幅笔力雄浑的作品时,一位老者不禁竖起大拇指,大声说道:“好字啊,这一笔下去,真是有千钧之力。”旁边的年轻人也跟着点头,眼神中满是钦佩。而当画家魏玉新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桃花图时,女孩子们会发出轻声的惊叹:“看,这桃花就像真的要从画里开出来一样呢。”人群中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曲,奏响在这充满墨香与桃花香的广场上。

这桃花笔会,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聚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通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在这里,桃花的芬芳与墨香交织,艺术与梦想同驰。人们在欣赏那画中的情、字中的骨之时,也沉醉于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且望来年,桃花笔会更加兴盛,群贤毕至,再展新声,让萧县刘套的桃香、墨香、雅香永远弥漫在岁月的长河里,传向四海八纮。

最后用我写的一首词《行香子•贺萧县刘套三月桃花节》作结。

桃蕊盈枝,墨韵盈池。桃花节相约如期。笔耕刘套,绘画诗题。赏画中情,字中骨,醉中谁。

黄河故道,根基灵土。念先贤雅士留遗。追思郑正,艺海流晖。志士同台,聚同喜,梦同驰。

注:桃园五友:萧龙士、刘惠民、刘光辉、许达彦、范慈仁。刘套书画三贤,是萧龙士、刘惠民、郑正三位先生。他们曾在1949年春天一起去北京拜见齐白石先生。在刘套走出来的画家中,他们三人影响最大。前一段文字出处:董尧著《奇人刘惠民》(内部资料)。后一段文字出处:董尧《村村舍舍飘墨香——为萧县刘套农民书画集出版而作》(载于吴孝桐、张广友、李鹏编《萧县书画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简介:

刘长权,号醉翁,笔名刘尧醉翁,男 ,汉族,中学语文老师,已退休。 1954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江淮诗书画院女子诗词学会顾问,淮北市诗词学会学术指导,淮北市杜集区刘开渠故居诗词书画社社长。诗词赋发表于中华诗词网络平台及各诗词网站,散见于《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安徽卷》、《江淮诗书画研究》《淮北日报》、《淮北文史》、《春风十万里文学》、淮北市诗词学会会刊等。星瑞集团2021年国庆诗词征文大赛”《鹧鸪天•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三等奖。

0 阅读:1
醉翁刘尧

醉翁刘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