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环境看小出版业——关于出版行业数据、报告解读分析的一点个人认知

路边小石杜辉 2023-11-05 08:00:29

文/杜辉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三季度几家出版业数据公司出的行业数据报告,说实话,我就扫了一眼,真没细看。我对这些数据是越来越麻木,已经无所谓了。跌正常,大跌也不意外。涨,呵呵。大涨,我从你家柜子里出来说在等公共汽车,你信嘛?一个将死的行业,数据好坏重要嘛?出版业从20年一直跌,实际市场规模估测已经到17-18年的水平,就是偶尔数据上有一点正数,也没什么意义。除非能持续增长几年,但可能嘛?即便如此,也不过是恢复到19年的水平,仅此而已,那这数据涨点、跌点在意它干嘛?

三季度不同数据公司的数据出现了分歧。开卷是负数,其他的有正数的。从可信度、参考价值来说,我个人是首选开卷数据的。一个是做得久,数据工作扎实。一个是民营企业,要想赢得客户只能做好数据产品。掺了沙子,砸了招牌,以后没法混了,所以我主要看开卷数据。

之所以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采样的差异。采样单位不同,数据自然就不同。不同的渠道、不同规模的书店、不同的地域、书店的不同属性都可能造成经营销售上差异巨大。终究不是每家书店都能拿到机构的团购订单。还有一些品类的书,对销售渠道也是有限制的。二是数据统计、加工方式不同。数据繁杂,在统计的标准和处理上,只要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偏差,那最后汇总出的数据可能就可能南辕北辙,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三是报告的撰写视角不同。终究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报告是人去撰写编制的,那数据的选取角度不同,报告的写作基调不同,写作人的个人认知、能力、倾向不同,都可能让同样的数据,得出不同的报告。这也就是以前说过的,是从数据里得出结果,还是先定了结果,再从数据里找依据。

各家数据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倾向,如何使用、如何选用、如何采信,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至于通过数据和报告能得出什么判断,对经营管理如何进行决策,那就是个人认知的问题的。我们每个人凭认知赚钱,凭认知经营人生。所以相信什么,判断什么都可以,都是自己认知的产物,以后都要自己去用人生埋单。

在传统出版业如此疲弱的情况下,其实也没必要每个季度都太过仔细的研究这些数据和报告。如前所述,就是数据真的好点,又能如何?你以前月销售100万,现在月销售50万。就算这个季度内你的销售而反弹到55万,那能怎样?会持续嘛?会恢复到以前嘛?不能,所以也不用太过上心,劳神费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还是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可以产生增量、增益的事情上更好。就算没有,那放松一下,看个片、听个曲,也总比看这些意义不大的数据强吧。

传统出版业衰败、消亡的趋势已经确立,不可逆(此处不接受反驳,你觉得好你自己投资去、浪费人生去),所以这些数据和报告不过是佐证这个趋势进程的标尺而已,对经营的参考和帮助已经越来越小。在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中,如果仅看数据和报告,当然是无法投资的,但日暮西山的行业,只要没有彻底倒闭,也会有盈利的可能。就算是高速崛起的行业一样也会有亏损的企业,这个从投资上来说是拼概率。作为聪明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应该从成功概率、盈利率与风险系数的中选择综合性价比最优的选择。但当这个行业已经在极低的赢率中,而你又深陷其中,无法转身。那你就需要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活下去的事情了。

不要看到别人赚钱而心动,不要看到别人的某本书火了而羡慕。表面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千疮百孔的颓败。谁都会吹牛,谁都会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就算啥都没有,也要装作活的挺好,要让同行、上下游客户知道你还活着,还能活下去。大家只有知道你还能活下去,你才不会被债主挤兑,才能续命。而且除了极个别的垃圾企业,基本每个企业都有能拿得出手、能吹一下牛的产品,但一个几个产品的好坏,并不能左右出版机构的生死,除非你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所以表面上看似光鲜和吹牛没有意义,现金、流水、利润才是王道,你有了这些才能真的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去跳龙门。

数据不管如何,日子要自己过,所以还是要琢磨自身的情况,有没有盈利的模式,有没有赚钱的途径,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数据是做趋势用的,但趋势已经向下,有时候就要跳出数据的影响,考虑自身。从山上跌落时,是找个树枝抓一下缓冲,还是尽量运动身体躲开石头,又或者找个坡度小一点的区域喘口气。就算死,也要找个姿势好点的挂相吧。

对于出版业的数据和报告,我个人建议主要看年度报告、次看半年报告就可以。季度的数据意义有限,扫一眼满足好奇心就可以了,不必深究、费脑。个人是信任、习惯采信开卷数据的,其他的数据报告在作为一种辅助参考。彼此对应,再结合经济、金融、社会、科技大环境再对传统出版业做一些宏观的判断和分析。

出版业的好坏有行业自身的小环境,但出版业也是这个社会、商业中的一个小部分,好坏兴衰不可能脱离于大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别的行业都好,大家有钱了可能图书消费就多一些。别的行业都不好,尤其是图书消费群体集中的行业不太好,那图书的需求自然就疲软。所以研究出版数据,不能只看行业数据,还要跳出行业看世界。

举个例子,我看有几篇行业文章说童书开始下滑。当然我只是看了标题,内文都已懒得点开看了。几年前我说过这个问题,在大家都在卷少儿童书的情况下,其实单位的效益和盈利概率自然就下降。然后这几年的出生率骤降,必然会导致需求端骤降。这些会卷上加卷,更卷。看似无迹可寻、无法预知,其实如果视野放宽一些,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去看,3-5年就可以看到观察到去世,预料到今天的局面。在大的经济、金融市场下,数据、业态都有相互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让很多趋势可以预见,也成为必然。所以真的要研究出版行业的未来,了解经营态势、发展空间,必须要看行业以外的经济、金融、科技等信息和数据。没有世外桃源,洪水来了,没有那颗草木是可以独善其身的。

传统出版业已显死相,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传统出版行业死,但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或者转过头等他死。我们要把眼光放在未来、放在远方,这世界除了眼前的残花败柳,还有森林、还有漫山遍野的鲜花绿草。这社会离开了出版业一样会发展,而出版业离开了社会很快就会枯萎死亡。读秒吧。10、9、8、7......,是年嘛?是月嘛?6、5、4......秒。

0 阅读:0

路边小石杜辉

简介:资深出版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