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和癌症原来不是一回事

博惠评健康 2024-11-25 13:10:40
关于癌症,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人以为只要身上某个地方长了包块就是得了癌症,认为包块就是肿瘤,肿瘤就是癌症,弄不清楚癌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凭想象,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焦虑担心和恐慌。 想要谈癌不色变,要先从认识“癌症”开始。 什么是“癌症”呢? 癌症(cancer),其实就是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的通俗叫法。“肿瘤”又是指什么呢?肿瘤(tumor)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体内新长出来的东西。人们往往把身上长了包块说成是长了肿瘤,多数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包块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比如某些炎症可能形成炎性包块,外伤可能形成血肿,这些包块当然都不是肿瘤。 肿瘤按性质可进一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良性疾病,生长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膨胀性生长,通常不侵蚀和破坏邻近组织器官,也不向远处发生扩散转移,因此危害相对较小,不带来严重后果。但良性肿瘤可能会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从而影响到这个被压迫的组织器官,并由此带来不良后果,比如,脑良性肿瘤,由于脑袋空间有限,可能会压迫重要中枢神经,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并具有侵袭性及向远处扩散和转移的特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才普遍谈癌色变,对癌症心存恐惧。 恶性肿瘤进一步从来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我们称它为“癌”,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大多数我们所说的癌症指的就是这类上皮组织来源的癌; 另一类是从间胚叶结缔组织(肌肉、血管骨骼、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比如骨肉瘤、平滑肌肉瘤,这类癌症相对较少一些。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癌”是指从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而癌症又泛指所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包括癌和肉瘤,似乎听起来很乱。 英文Cancer和Carcinoma翻译成中文都是“癌”,前者其实是广义上的“癌”(Cancer),最好加一个“症”字,也即翻译成“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后者是狭义的“癌”(Carcinoma),仅指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是具体指某种癌,比如肺癌、乳腺癌等,不要加“症”字,不要把肺癌说成肺癌症,这样就不会混淆,比如发生在肺部的癌症,除了肺癌(上皮组织体来源),还可能是肺的肉瘤(间叶组织来源),肺淋巴瘤(淋巴组织来源),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大家要牢记一点,所谓的癌症是普通民众对恶性肿瘤的一种通俗叫法,如果可以的话,不妨抛弃“癌症”这个通俗叫法,跟着医生一起称为“恶性肿瘤”,这样概念就更清晰了,不容易弄混。 有一点必须注意:不是所有恶性肿瘤名称后面都一定会带有癌或肉瘤字样,比如淋巴瘤,尽管没有癌肉瘤字样,但它可不是良性肿瘤,没有所谓良性淋巴瘤之说,它是名副其实的恶性肿瘤。其实肿瘤的命名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必细究。在具体细节上,建议普通民众不要只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遇到此类问题一定要咨询肿瘤专科医生,不要望文生义错判病情而延误治疗。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名词要特别提一下,这就是所谓“占位性病变”,一般在CT、磁共振、B超等影像学检查报告中会看到“XX占位性病变”字样。“占位性病变”是一个比“肿瘤”涵盖内容更广的概念,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额外多出来的东西,占据了身体原本某个部位,也就是它占了别人的位置,它本不该存在,这个东西可以是肿瘤(良性肿瘤或是恶性肿瘤都有可能),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最后经诊断证实确实是肿瘤,但也可能并不是肿瘤,比如炎性包块、脓肿,出血后形成的血肿。可见,“占位性病变”只是一个描述的词汇,最终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
0 阅读:1
博惠评健康

博惠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