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哪里更安全?第一选择已不是四川盆地

大白话解说 2024-11-21 17:00:22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战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历史长河里磨灭不去的伤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朴素的愿望。但今天的国际局势却异常复杂和多变,“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频频爆发。

在这样的局势下,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我国是否还有相对安全的堡垒、可供人类躲藏的“世外桃源”?如果有,它会是哪里呢?有很多人曾经都会把目光投向我国的四川盆地,但时至今日,似乎它已并不是首选。

过去的天然优势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确战争与安全性的一些基本考量因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远离冲突前线的地域通常更安全。地形上越复杂多变,越可以为人口提供天然屏障。

而人口密度越稀疏,越相对安全不会成为敌人首先打击对象。如果一个地区具有经济重心区域、工业集中区域、政治中心或军事基地,则往往是军事打击的重点。

曾经四川盆地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被人们在过去列为避难之所首选。四川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北边为秦岭,西邻青藏高原,南部是大娄山,东部是巫山。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就是最好的屏障。

到了战争真的发生时,它们能够抵挡敌人的入侵。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等地,就是依靠着这样的地理优势成为军事防御的关键所在。

气候条件上,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极端恶劣天气比较稀少,不管在军事、人口生存以及物资保存等方面都比较有利。

例如不太会出现一些严寒、大雪等天气阻碍军事行动和人员出行,也不太容易出现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农业、人民生产生活基本不会受到毁灭性倾覆性的打击,在战争期间能保障相对稳定的作战和生活环境。

而且盆地内部环境相对优越,土壤肥沃,有着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如果发生战争,外部物资运不进来的情况下,可以自给自足。内部凭借自身条件可以长时间维持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除此之外,四川盆地在能源方面的储备也得天独厚,煤炭和天然气储量都相当丰富,在战争时可以保障该地区基本的民生用电、取暖、工业用电等需求。

最重要的事,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长江及其众多支流纵横交错贯穿盆地,保障了农业灌溉要求和人类生存需要的水源。这一点是四川盆地历朝历代战争时期都,被人类作为“安全堡垒”的重要因素。

此外,四川盆地纵深足够广袤,内部空间足够用来疏散人民、安置军事及工业基地。当面临外部大规模的军事打击时,可以利用这种纵深进行灵活的转移和防御布局,不至于首轮交锋中就面临瘫痪的风险。

新时代背景下,优势不再突出

随着时代发展,军事科技水平不断迭代创新下,四川盆地曾经的绝顶优势逐渐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首先,四川是一个交通系统发达的地区,在和平时期,这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上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到了战争时期,敌人却刚好可以通过发达的交通干线打击重要位置或重要目标。

而且,现代战争武器中已经不乏远距离高精度打击武器,如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基本射程都在数千公里以上,那么,四川盆地周边的山体在面对这些远程武器时,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就可以轻松越过。更遑论如果面临核威胁呢?众所周知,核战争的毁灭性远超常规战争,在核战争背景下,四川盆地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会被极大削弱。

而且,恰恰是因为盆地地形,地势相对封闭,一旦遭受核打击,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将面临更大困难,同时,核辐射等危害物质在盆地内更容易留存,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不止如此,现代战争还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战争,作战空间不仅仅如以前一样局限于陆海空,已经扩展到了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

四川盆地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和人口高密集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信息网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战争爆发时,四川盆地内诸多重要战略位置可能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一旦在上述方面遭受敌军力量,将对多领域都造成异常严重的影响,以往凭借地形隐蔽而获得的安全保障已不复存在,通信、电力、金融等都会最先遭受到攻击,一旦这些领域遭受敌方的网络攻击,整个区域的正常生活生产都会陷入严重停摆状态。

即便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但这种攻击几乎是无法抵抗的,如今的四川盆地内拥有太多极具战略意义的元素,一旦遭受打击,后果不堪设想,它所产生的危害涉及到军事、经济、恢复生产能力等,可以说,已经不再那么“安全”。

哪里更安全

首先,“战略纵深”指的是国家领土的深度,它能够在战争时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战略选择以及回旋余地。在现代战争中,拥有越广阔的领土,就可以在战场上越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增加敌人后续的后勤补给压力,从而为自身创造撤退和支援的时间。

其次,在现代战争中需要更精细化更科学化的隐蔽策略和人口疏散计划。这不仅是说修建地下掩体和防空洞等,还包括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快速通知和疏散。

例如,通过手机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政府可以迅速向民众发布警报和疏散指令。这就又在一个地区的电力系统及网络安全的坚韧度上有比较高的要求。

经济和工业的布局过于集中在战争中容易成为敌人的首要打击目标。因此,将经济和工业布局分散化就有着未雨绸缪的意义。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有这方面考量,将部分工业和经济重心转移到内陆地区,减少了沿海地区的集中度。

那么,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战略转移目的地不再是四川盆地了,那会在哪呢?当代战争里,敌人首要打击目标一定是军事基地、政治文化中心、重要工业城市以及上文提到的交通枢纽等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地点。

而一些偏远的、没有密集军事及工业产业聚集的地方,在战争伊始遭受大规模打击的概率相对比较低。

例如像内蒙古、新疆等地广人稀的地区,并没有那种大规模军事部署区和工业生产区,而开阔的地域又恰恰便于人民群众在关键时刻隐蔽躲藏,从这种角度来看,有一定的优势。

再比如,贵州的某些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山区,那里遍布溶洞,天然的溶洞可以被改造防空洞等避难场所,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轰炸等攻击。

而且贵州在农业和基础建设方面也有一定基础,具备战争时一定时间内的自给自足能力。又地处西南地区,周边的地形易守难攻,敌人难以快速进入或者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我国西北地区拥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以及人迹稀少的高原,例如塔里木盆地周边的沙漠地,地广人稀,这里既没有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和重要的工业设施,不太会成为敌人首轮袭击的目的地。

而且沙漠地形的特殊性导致,拥有天然的隐蔽性,可以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修建地下掩体等躲避设施,起风沙时,又很难被敌方发现,有一定隐蔽性。

而青藏高原海拔高又空气稀薄,敌方要想进入也有一定难度,地形地势复杂、天气气候环境多变,很多现代化的军事设备在青藏高原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效果会受很大影响,从而为我方提供了一种天然保护屏障。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只是一种假设和未雨绸缪,我国一直都在履行“大国责任”,始终都在为世界和平、也为了不必让我们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验证究竟哪里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最优的躲藏之地,作出积极努力。

我们通过促进地区合作、国际外交等方式去化解地区矛盾、消弭战争隐患。无论如何,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永恒的期望和追求,是整个地球村上的人们最应该珍视和守护的财富,我们期望战争永远不会降临,我们的国家也为此不懈努力着。

参考资料:

阳泉人民防空办公室-《现代战争特点》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 2024-11-21 20:00

    罗布泊最安全,喜马拉雅山地底下最安全,龙宫天宫最安全!

大白话解说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