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诗人在写诗前的心情都是很郁闷的,但他们总是可以在大自然中得到治愈。
其实,大自然真的遇有趣味,细细体会,会令人灵魂颤抖,顿时精神气爽,心旷神怡。
大然自从不重复,每天都是新的,每秒都是新的。王国维“君看今年树上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看着一年四季春去冬又来,年复一年,其实生命是不一样的。
看着窗外的叶子,一页页地迎新,一片片的告别喝,日是子变得清晰,丰腴,舒缓。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就是光阴“寸寸缕缕”的感觉。
而现在的你,或许也正经历着一些挫折、或者失意。
然而,如果你愿意尝试走出去,可能会发现另一片新天地,人生的另一个春天。
8首人生哲理古诗词,淡淡的又浸透着禅意与哲理,与君共赏,简单清新,而不失内涵,愿君品读之后能豁然开朗。
【0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仔》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看到此等风景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景象。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一幅色彩明丽,优意万千,脱离尘俗的钓湖江烟图。整个空间彩色明丽,充满动态,远情融景,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在这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身心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人生,得意时泰然处之,失意时淡然释之,再大的风雨,也不必慌慌张张,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何尝不是别人眼中唯美的风景呢?
【0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在江州司马任上,与庐山僧人如满、道恒关系密切。他们一同游览了大林寺,并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纪游诗。初夏四月,白居易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白居易百无聊赖的伤感着百花凋零,突然间惊喜地发现,原来在深山古寺里,一片片桃花才刚刚盛开,属于它们的春开才刚刚开始。
白居易具有一种特别敏锐的感之能力,他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了蓄积已久、一触即发的灵感,将山寺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其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看到桃花,就联想到了春光的犹在,白居易看到山寺里的桃花,突然豁然开朗,他告别了过去伤感,失意,苦闷的状态,不久之后就接到被授予忠州刺史的任命,不久又在忠州刺史任上被调回京城。
人生,没有你想象中的如此糟糕,此路不通,另辟蹊径,我们要善于捕捉身边的风景,身边的机会,说不定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0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这首诗写于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期间。这时候,他的抗金主张被搁置一旁,还遭遇弹劾,心情郁闷,经常往来于带湖、瓢泉(均在江西上饶)之间。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抽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在平缓的山冈上,细细的青草间,小黄牛正在悠闲地哞哞叫唤,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远处青山若隐若现,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中那些娇艳的桃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而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城里头的花都很娇嫩,风雨一来就把它们摧毁了,但是,只要你到田间里去看看,就会发现野外的荠菜花是不怕风雨的。)
这个时候的北方金兵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辛弃疾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昏聩无能,苟且偷安,这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
他把大好绵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概全都表现了出来,但是“春在溪头荠菜花”他对南宋偏安的局面还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的。
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词人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
只有熟悉农村生活的人才能绘制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其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才会有如此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从白居易的桃花,到辛弃疾的荠菜花,从花到人的启示,你的生命力能比它们顽强,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吗?
【04】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春天,苏轼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他并不觉得天气很糟糕,反而放慢了脚步,在雨中漫步。这场春雨过后,天气转晴,他因此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通过一次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映射出一位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的想法。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雨中吟咏长啸、徐行漫步。人生中遇到的风雨就像自然界的雨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时候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是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了。
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都熬过去了,这点风雨对于他来说,又算是什么呢?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验。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仍不畏惧、不颓丧,只要都要保持从容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就能炼就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十三方世,皆以苦为良师,没有苦不能成道,一个人在顺境中修行,从来不接受挫折的洗礼,永远都不能成佛。当然这里也指心智。
【05】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王安石变法失利,晚年罢相隐居于金陵,一日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有感而作。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四周一切都清静了下来。
《钟山即事》是一首七言绝句。在一个是幽闲意境里,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字里行间也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全诗清空精绝、雅丽低回,切合了诗人的心境与遭遇,有一唱三叹之感。他在推行新政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人反对,弹劾,如今退隐之后,一鸟不鸣,再也听不到那些攻击,排斥的声音了,莫说多开心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及时抽身退出,避其锋芒,无事一身轻的感觉也是难得可贵的。
【06】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政治灾难后的王维,他想超脱这烦扰的尘世,此时的他早已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的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
中年以后很喜欢修道养性,直到晚年才在终南山脚下安家。兴致来的时候,常常独自出游。
这种乐趣,只有自己知道。有时会一直走到泉水的尽头去寻找源流,有时又坐在石上看山中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树林中碰见老翁,与他谈笑聊天,竟然也会忘记回家。
这首五言律诗寥寥数语,看似平白如话,却将诗人恬淡自然的生活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诗中虽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但是从诗的开头就交待了自己的人生兴趣和生活方式。
也许是经历过了仕途风波之后,愈发感觉到人世的虚幻,对佛家的超脱精神更有了亲切的体会。佛家都说一切随缘,随起随灭都有定数。
晋代人阮籍驾着车在外面走,走到路不通就恸哭而返,大概他由此联想到人世的艰难。但在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走到路的尽头无路可走,并不是挫折,也无所谓困顿,他是随遇而安,发现到处都有佳境。
人生看似穷途末路,其实不然,你可以选择就此停下,看风吹云动,看小鸟齐飞,只要你及时修整状态,在在此种境界之下,人不受外力压迫,也不受欲望牵引,自在自足,就会飘然如云。
【07】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插秧偈》
农夫插秧时,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满整片田地,低下头就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在插秧时,表面上看似是退步,但实际上每退一步,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需要退一步,才能看得更清楚,才能更好地前进。真正的修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退步只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人生在世,你事事争胜,处处用强,反而很容易一败涂地,不可收拾。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这里的“退步原来是向前”意思是相通的,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随缘就好。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去面对,有智慧去解决,正如退步原来是向前一样,每一次的挫折其实都是前进的动力。
【08】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宋·陆游《游山西村》
陆游在官场失意后,回到家乡寄情于山水之间,他游历山西村时,被这里的风光和农民的淳朴深深打动,写下此诗。
事实上,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乾道二年(1166),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归故里山阴(今浙江绍兴)。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一首纪游抒情诗,叙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诗人正担忧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色深绿,花色红艳,原来是一个新村子出现在眼前。
虽然被贬闲居在家,心中虽然愤愤不平,但并不是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到希望和光明。
我们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看似无数的地方,可能有一片新的天地出现,只要能够坚持,希望总是有的,爱情也同理,也许转角会遇到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