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常见的查询词,广告突然少了许多。
有些常年霸占首页的推广链接竟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的官网结果或者更符合查询意图的内容。
这让不少网友议论纷纷:百度这是“良心发现”了?
还是李彦宏终于听到咱们的呼声了?
然而随着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真相似乎没那么简单。
这背后,还有一个叫DeepSeek的新搜索工具悄然走红,不仅吸引了大批用户,还戳中了百度的痛点。
广告消失的背后,到底是优化还是巧合?
讨论广告消失的问题,早就成了网上的热点。
甚至有人做了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在搜索关键词后加上“李彦宏”或者“robin”,结果发现这些特殊的关键词似乎能“屏蔽”掉绝大多数的广告。
这引发了不少冷笑话,比如“通下水道-robin”成为测试广告最热的梗。
于是有人说,这是技术上的漏洞,也有人认为百度是“装好人”,暂时减少广告压制,以应对竞争。
技术专家出来解释过,说这其实是搜索算法的误判。
百度对关键词的构造有一定的逻辑,带符号或者人名的关键词降低了广告相关性,所以系统自动过滤掉了很多推广链接。
但让人觉得更讽刺的是,广告减少的同时,另一个原因也浮出了水面——就在这段时间,一个新搜索工具DeepSeek爆火,而它的特点和百度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广告,回答清晰,还能解释答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这是一场新老玩家之间的暗战,百度广告数量的异常显得不那么单纯了。
DeepSeek用户为何成倍增长?
说到DeepSeek,可能很多人还觉得有点陌生。
这个工具最近却成了搜索行业的明星,据说它在短短7天内就吸引了上亿用户,比早期主流的搜索引擎引流速度快得多。
DeepSeek到底做了什么?
简单来说,和传统搜索引擎不同,DeepSeek更像是一个爱多话的助手。
你问它问题,它不会列一堆五花八门的链接让你自己筛选,而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还会解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举个例子。
传统搜索引擎如果问“怎么修洗衣机?
会给你十几个页面链接,其中的一半可能是教你找修理工的广告。
而DeepSeek会告诉你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怎么简单排查,并附上常见的解决方法步骤。
这种“答案直给”的方式极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也弥补了很多人对传统搜索结果偏重广告的吐槽。
年轻人尤其对DeepSeek上头。
因为节奏快、时间紧,他们不想花时间比对几十条搜索结果,更希望马上得到准确的信息。
此外,DeepSeek的推理功能也为一些复杂问题提供了更可靠的思路。
这让它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用户的首选。
百度的转身:技术优化还是求生策略?
面对DeepSeek的冲击,百度确实开始行动了,但这背后更像是不得已的选择。
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作为他们自主研发的AI产品,原本只面向少数用户群体,现在却宣布全面开放,而且还要开源。
这种动作在以前的百度几乎不可想象。
毕竟早些年,李彦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他认为技术只有闭源才能保护核心利益。
而如今的“开源”放低身段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友好,更像是一次自救的尝试。
但即便如此,百度还能留住多少用户呢?
要知道,DeepSeek的方式正是对百度“竞价排名”商业模式的颠覆。
以前用户点击广告,搜索引擎赚走了巨额利润,而现在,很多用户已经不再需要点击一堆广告链接了,答案就在他们眼前。
业内人士估算,搜索流量减少1%,可能都会对广告收入造成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影响。
对于百度来说,这不是优化,而是一次直面“求生”的抉择。
搜索行业的下一站:信息搬运还是认知服务?
这样的较量让人开始好奇,传统搜索模式还能存在多久?
几十年来,搜索引擎一直扮演着“信息搬运工”的角色,把大量信息整理后呈现给用户。
但如今,随着需求的变化,人们不再只希望被告知“有哪些可能性”,而是希望直接得到明确的解答。
这是一种模式的变迁。
对于李彦宏和百度来说,当年“竞价排名”模式让他们站上了巅峰,但今天,这一模式却成为桎梏。
从用户的角度看,既然DeepSeek提供了更简单、有效的选择,百度如果继续依赖广告而不改进体验,可能是真的无法再赢回流失的用户了。
结尾故事的或许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技术的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到来,但它往往最终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时代。
DeepSeek的崛起不仅让用户看到了更好的选择,也敲响了传统搜索巨头的警钟。
如果说昨天的互联网是“流量为王”,那么今天,或许是“体验为本”的时代正在悄然成型。
百度的广告消失可能真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但它引发的一场搜索行业的大变革,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