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孙科
工业,关乎一座城的发展能级与底气。
日前,《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对外发布,河南5地“榜上有名”,上榜数位居中部六省第一。
这些城市何以成“标杆”?河南县域工业,还有哪些短板要破?

巩义“领衔”,河南5县市成为“标杆”
2月19日,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名单从质效化、创新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三大梯队共100个新型工业化标杆县。
河南共有5个县市“榜上有名”,巩义市、济源市位于第二梯队,它们在第二梯队的排名分别是:第19名、第29名。巩义成为河南排名第一的新型工业化标杆县。
新乡长垣市、许昌长葛市、郑州新郑市位于第三梯队,他们在第三梯队的排名分别是:第5名、第21名、第49名。
从中部六省的上榜数量来看,湖北省上榜数与河南省相当,同为5县市,湖南省为4个,江西省、安徽省均为3个,山西省为1个。
上榜县市有“秘籍”,创新成为关键词
河南是工业大省,也是县域经济大省。
2024年,河南GDP同比增长5.1%,高出全国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增速远高于第一、三产业。其中,工业成为河南跑赢“国家线”的“中坚力量”——
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2.5%、比2023年提高20.0个百分点。
此外,河南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全省2/3的集聚区集中在县域范围内。因此,对河南来说:工业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省域强。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河南这些上榜县市,是如何成为“标杆”的?
以“尖子生”巩义为例。
工业一直都是巩义的亮丽名片。20世纪70年代,巩义就从“五小工业”起步,抢先办起社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巩义GDP先后突破800亿元、900亿元大关,2023年,巩义GDP来到1010.9亿元,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千亿县”。
实现跨越式发展,巩义的“法宝”就是创新。
为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巩义成立了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科创发展,同时,支持重点企业“牵手”知名院校,多家企业与中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长期合作,实现了技术领域的领先和突破。
据巩义市相关部门介绍,当前,巩义坚持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市企业技改投资完成76.8亿元,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71.5%。
截至目前,巩义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1家,领跑郑州六县(市),形成了以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3个门类、24个大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除了巩义,第三梯队中的“佼佼者”长垣,也有着类似的“秘籍”。
当前,长垣正在构建“4+2”产业体系(起重装备、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以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方面,针对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实施创新发展奖励积分政策,2018年以来每年设立1亿元规模的创新发展奖励资金,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长垣以项目建设为核心,聚焦新材料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和建设了产业园和生产基地。
成为“标杆”有新机遇,利用AI为企业转型发展赋能
除了亮“秘籍”,翻看中部六省具体排名可以发现,河南虽然上榜数多,但多数县市位于第三梯队,第一梯队上榜数为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富禄表示,河南上榜数量多,说明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河南路径走对了,效果明显。不过,他也坦言,缺少第一梯队的县市,与河南省情有关。
河南地处中部,虽然有人口、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但短板同样明显——高端产业不足,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等。
张富禄建议,河南要推进大中小企业“产学研”融通创新,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机遇、AI技术对产业的赋能等新优势,结合实际情况,从省市县各级层面制定出具体的配套方案,切实解决工业企业界的急难愁盼。
如名单中第一梯队的第一名江苏昆山市,今年初就明确,将积极实施“AI赋能昆山智造”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的数字化再改造。
工业是河南县域经济的“顶梁柱”,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河南能否抓住机遇,实现“量”与“质”共同发展,需要有更多思考。
天际
作为巩义人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