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这3种病都不是病,而是年龄到了!过度治疗反而伤身!

活力源泉养护 2025-01-26 13:45:08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发生一连串的转变,这些转变时常被错误地视作疾病,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及过度治疗。

实际上,部分被视为“疾病”的状况仅仅是老龄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过度医疗非但无益,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今天将给大家介绍老年人常见的三种被误解的“疾病”,并提供避免过度治疗的方法,同时指出老年人在养生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人老了后,为什么会容易生病?

人们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因为年纪的增长,逐渐出现衰退现象,普遍会感觉到体力不再如年轻时那样充沛,健康状况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退化,也包括了心理和生理层面的双重影响,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疾病困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此趋势并非偶然,实乃衰老进程里一系列复杂生理与心理变化所导致。

生理变化是衰老过程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各个系统。

免疫细胞的功能逐渐减弱,身体对抗感染的速度变慢,使得老年人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这些疾病在老年人身上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严重。

根据《免疫学杂志》中的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显著增加。该研究发现,超过6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次发病年龄大于60岁,且老年患者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病程更长,且治疗反应不如年轻患者理想。

除了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衰退也是衰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年人的心脏泵血效能渐趋衰退,心肌柔韧度下降,血管壁日益僵化,这致使血液循环受限。

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问题的出现频率大幅上升,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重大风险。心血管系统的退化不仅影响了血液的循环效率,还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等更加危急的状况。

神经系统的退化是衰老的另一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逐渐减退,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

不少老年人面临着注意力分散、反应能力下降的困扰,并且,其中一部分还可能进一步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类型,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极大地削弱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同时也给家庭成员造成了深重的看护责任。

年岁的增加,还会让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进程变得迟缓,从而使得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纳能力和运用效率逐渐减弱。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面临营养不良状况的可能性,还容易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问题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除了这些生理因素,老年人通常还面临着长期慢性疾病的困扰。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长期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这些慢性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这不仅会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而且极大地削减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慢性疾病的存在不仅会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老年人长期依赖药物,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加重健康状况的恶化。

一般情况写,当老年人遭遇身体不适时,他们会尤为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寻求治疗以解决健康问题,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宜过度治疗,这一点需引起广泛重视和理解。

二、老年人哪3种“疾病”不能过度治疗?

对于老年人而言,虽然要重视身体情况,但有一些“疾病”,只是身体衰老的表现,如果过度治疗反而会给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种:骨质疏松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有30%的女性及12%的男性罹患骨质疏松症。女性骨折的可能性为男性的两倍之多,骨质疏松让她们的骨骼变得格外脆弱,从而极易受损。

另外,老年人会经历关节日渐僵硬的过程,这一过程极大地束缚了他们的行动能力。

许多人将骨质疏松视为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认为只要发现骨密度下降,就必须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出于这种误解,许多老年人盲目补充高剂量的钙片或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企图快速改善骨骼状况。

过度补钙或许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像高钙血症,致使身体产生疲劳、恶心,甚至心律异常等状况。

高钙水平还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对肾脏健康造成长期威胁,同时也可能导致血管钙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至于抗骨质疏松药物,不当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如腹痛、恶心等,更有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例如非典型骨折或颌骨坏死。

由此可见,盲目依赖药物治疗不仅无法解决骨质疏松问题,还可能对健康造成进一步损害。

第二种:视力下降

老年人常见的视力问题主要包括老花眼和白内障,这两种情况多是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的自然表现。眼球晶状体弹性渐趋减弱,致使其难以快速调整对焦能力,观看近物时颇感费力,这就是老花眼的主要成因。而白内障则是晶状体逐渐变得浑浊,影响光线通过眼球,导致视物模糊、眩光等现象。

虽然这些视力上的变化或许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然而其未必就预示着严重的病症。

许多老年人因对视力问题过度焦虑而采取极端措施,比如频繁更换眼镜、过早接受白内障手术,甚至盲目尝试一些未经验证的“护眼方法”。频繁手术可能增加术后感染、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的风险。

正确面对视力变化,老年人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佩戴适合的矫正眼镜,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保护眼睛免受过度疲劳。

第三种:记忆力减退

许多老年人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变得更容易忘记刚刚完成的事情,或者一时想不起熟人的名字。这种轻微的记忆力衰退,大多源于大脑的自然老化,乃是神经元功能衰退、信息处理效率降低的结果。

这类变化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与阿尔茨海默病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并不相同,也不一定是健康恶化的信号。

而有些老年人因为对记忆力问题的担忧过度,将普通的健忘误解为痴呆的早期症状,甚至因此急于寻求各种治疗方法。

一些人盲目依赖所谓的“健脑”补品,认为它们可以快速恢复记忆力,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大多缺乏充分的科学支持。

更糟糕的是,长期滥用这些补品可能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对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功能造成隐性伤害。应对记忆力减退,老年人无需恐慌,更不必急于用药。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老年人该如何防止过度治疗呢?

三、老年人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许多老年人因担忧健康状况而倾向于追求积极治疗,甚至可能陷入“过度治疗”的陷阱。而盲目用药或不必要的治疗不仅无法改善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甚至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那么,老年人该如何规避过度治疗,科学地维护健康呢?

其一:警惕滥用药物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滥用药物会对身体带来沉重负担,尤其是老年人,其肝肾功能已较年轻时减弱,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一些老年人为了缓解轻微不适,自行服用过量的止痛药、安眠药或补品,可能导致胃肠道损伤、肝肾负担加重,甚至引发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为避免滥用药物,老年人应坚持“按需用药,规范用药”的原则。

其二:慎重对待手术和治疗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这使得他们在接受手术及其他侵入性医疗手段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一些轻微问题如膝关节轻度不适、视力模糊等,可能通过非手术手段得到缓解,但不少人为了“快速见效”,急于手术治疗。

事实上,许多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术后恢复困难等。

在决定是否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时,老年人应综合考虑治疗的必要性,了解疾病是否会威胁生命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咨询医生治疗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副作用,评估自身是否能承受这些风险;多了解非手术疗法或保守治疗方式,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时它们能带来同样的疗效。

其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度治疗的另一原因是老年人希望通过外部手段快速解决健康问题,而忽视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根本影响。实际上,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身体机能的良好状态及有效推迟衰老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过量摄入盐、糖和脂肪。规律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可以增强体力、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依赖安眠药。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参加社区活动,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提升整体幸福感。

老年人过度治疗往往是对健康状态的一种过度反应,尤其是在一些常见的生理衰退现象面前,更是容易误入误区。

面对骨质疏松、视力下降和轻度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老年人应理性对待,不必轻易选择过度治疗,而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

为避免过度治疗,老年人需警惕药物滥用,审慎抉择治疗方案,同时应坚守健康的生活习惯。

参考资料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研究所.类风湿关节炎前沿进展.2023

2、人民网.如何给中老年人免疫力充满电?主动免疫积极预防是关键.2023-12-15

3、医学期刊.身体成分和衰老:INSPIRE 研究 20 至 93 岁人群的横断面结果.2024

4、大众卫生报.如何有效防治老年人常见疾病?.2023-09-12

0 阅读:20
活力源泉养护

活力源泉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