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着我自己过河还不行么?海贝音乐HiByThor圈铁耳机评测

耳机林sir 2022-01-11 14:11:00

我年轻的时候有个特征,就是爱劝别人,包括且不限于劝高考的同学别管父母的说法填志愿的时候坚定的选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追不到的女孩子别死心眼自我感动该停就停、毕业了别急着回家听家人“安排”留在大城市丰富自己、遇见七大姑八大姨嘴欠催婚催生的时候要往死里怼,以杀一儆百的态度怼到没人敢跟你这儿瞎逼逼,等等等等……

事后来看,就是觉得自己在三观和行为方式上有较为自圆其说的一整套,于是在看到朋友犹疑困惑的时候也没啥太好办法,就把自己这套拿给他。往好了说是希望对方通过借鉴我的打法来在自己战场也活得没那么憋,往差了说,这其实就是年轻瞎热心嘛,可能跟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没太多本质区别。

因为每个人要什么是不一样的,性格是不一样的,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是不一样的,故而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合适——有些石头你摸一摸说不定有点启发,但另一些未必合适的石头,摸上去搞不好还把自己给带沟里了。

所以三十多岁的时候,学会了不劝人,劝也是看明白想明白之后只劝那么一次(劝多了也不行,搞不好还伤对方自尊,无论管不管用,一次就好)。

海贝音乐这个品牌,在播放器领域,属于前期摸着石头,中期就只需要摸着自己的典型——就是说人家刚试探不久就把做播放器最重要的那些事儿都给想明白了,一下子就通了,再往后就有了自己的打法和节奏,到如今也是国产播放器领域响当当的一座山门,可不是一般的威风。

但是海贝音乐的耳塞,有一说一,还在摸——虽然该品牌目前为止出的几款有线耳塞,都可谓是论做工论素质论完成度论性价比都没法挑理的水平,然而风格性方面还不算鲜明。老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我是觉得播放器品牌做耳塞其实在出发点和思路上,是很有些先天心理负担的,而且播放器不一定要在音色上要很注重特色,综合实力才是根本。做耳塞却往往需要另一种审美思路才容易被消费者记得住。

手上这条海贝音乐最新的圈铁耳机,HiBy Thor,很显然,这是他们摸着自己过河的又一款作品:它采用了相对少见的圆柱腔体,这种腔体一般是小四党或者微动圈耳机会采用的架构,优点是单元可以怼到出音孔附近,由此在声学上带来部分特征或优势,且有些朋友耳廓长得不那么常规的情况下,会只有这种入耳戴得了;缺陷是这种设计肯定就没法后绕了,听诊器效应这个稍显复古的问题也会无法从根本上避免。

而HiBy Thor这条耳塞又不同于类似腔体的很多塞子,它用了一圈一铁的架构,这又让我无可避免的想到了TANCHJIM Darling——在小小的腔体里塞进圈铁结构,自然是比较费功夫的,虽然比 Darling少了一个动铁单元,虽然颜值比起来也显得平凡了些,但是HiBy Thor卖得便宜啊:仅售398元。

所以海贝音乐这次并不是要做一个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在我看来,他们更多是想尝试在这个腔体构造里,做出一个平价却好声的圈铁耳机,一以贯之的拿高性价比和合理而公允的调音来打动消费者。为此,HiBy Thor在动圈单元上选用了定制强磁6mm液态硅胶镀钛动圈,这是一个能提供较为律动澎湃的动圈单元,刚开声的时候除了可察觉的略略紧绷需要煲机以外,也听得出它本质上是很比较松软弹的搞法;动铁单元选用了定制30095动铁单元,高频表现力不俗,线材方面这副耳机居然还是可换线设计,标准0.78mm 2pin接⼝。

佩戴方面,HiBy Thor的左右腔体上并没有标识L或R,不过很简单,一来标配线材的根部是有红白标识的,红色右耳呗,更简单的方式则是把两侧“HiBy”LOGO都冲着前方,就戴对了——话说这些事搁在当年都算玩耳机的常识,不过也得实事求是的讲,有些这两年才接触耳机的朋友未必很熟稔这些,甚至连我都对这些略略有陌生感了,毕竟类定制的卡住耳廓的那种塞子,早已占据了最主流的视线。

音质上,这副HiBy Thor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声价比:

海贝音乐的塞子,声价比是一贯很高的,简单来说就是以其398元的售价而言,它拥有一个相对于这个价位大部分耳塞来说更具备宽度的声场,纵深也比较有料,而靠近中间的部分能量会更加密集,一上来就拿声场告诉你“我很值”。然后这并非一个强调低频量感的耳塞,实际上它在三频分布上是更偏上半身一些的,低频能有不错的弹性反馈和分离度,谈不上汹涌澎湃,量感属于点到为止的程度。这并非是因为害怕年轻人不讲武德的偷袭,而是一方面刻意这么设定,一方面吧,这种佩戴方式的塞子,还真不适合做得很轰;中频这块儿味道平实,人声位置不靠前,口型和乐器结象都不肥大不夸张,属于兼顾松弛度和扎实感的表达,听起来比较“高保真”之余也有足够的肉味儿和不紧巴的氛围,齿音则没有很刻意压制;高频延伸辽远顺滑,提供了非常漂亮的空间感,且信息量颇足,煲开之后没有毛刺感。这个高频我觉得在500元以下的塞子里称得上最高水平。

二.失真低&大动态:

HiBy Thor这副塞子,倒是蛮有些当年一些高价塞的感觉的,就是说低端塞有的细节它有,且更好,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乐器的还原很讲究,不会出现一些低端耳塞强调某方面表现力而导致架构走样对付不来严肃音乐的毛病。你听什么曲风听什么乐器都挑不出啥毛病,都比较“对”,上得了台面。且它的动态控制水平在398的价位来说也相当出挑,这种事同样是一道门槛,过得了这槛你就能胜任一些更严苛的曲风,过不了就泛流行……

三.有潜力:

话说大家发现没,但凡这种“棍棍”造型的塞子,很多都属于有潜力的一趴。远到ER4近到FD8再近到TANCHJIM Darling,都属于你敢上大砖上台式就发现它还能挖潜的典型。HiBy Thor不难驱动,拿个三四百的小尾巴也推得像模像样(如果是苹果原配白尾巴那就算了,那就真搞不定了),然后我拿RS6、R8来驱动会发现更高的密度出现了、更漂亮的结象出现了、更从容的动态来了……可能这种架构的塞子就会普遍如此吧?

而在选购这副耳塞之前,大家也要考虑好一件事,那就是:你有没有戴过这种构造的耳塞,你能否习惯它的佩戴和声音特征,因为这种构造的耳塞给人的听感,跟那种类定制卡满耳廓的塞子,还是会有一些感官上的差异的,包括声场提供的代入感会有些不同。

总得来说,HiBy Thor是一款具备高素质、好动态、音色讲究不偏颇不肥腻不乱染的耳塞,适合的曲风也很杂很广,对驱动力有些要求,前端越来劲它越来劲。398元的售价真的没啥好说的,强就完事儿了。而它也同样具备了海贝音乐有线耳塞迄今为止的统一特征,那就是没有什么很鲜明很专属的音色。可能厂家压根就觉得音色越鲜明越容易失真,你让他摸着那些耳塞品牌的思路来做耳塞,人还不乐意呢,人觉得大家对声音的理解就不一样,凭什么摸着你过河?

“我海贝偏就自摸过河,摸我自己心里踏实!认可我的人自然会买!”

我三十好几了,我长大了,我现在越来越明白了:你所看到的这个人他的活法可能是对的,那个人的活法可能也是对的。只有强行劝这个人变成那个人,才一定是错的。

海贝音乐知道自己要做怎样声音的耳机,并且知道要如何只属于活出自己的样子——这或许,才是对的。

0 阅读:122
耳机林sir

耳机林sir

音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