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本期公益展播聚焦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后续还将有100+个典型案例陆续播出。
案例背景
青海省互助土族县以油菜、马铃薯为主导产业,范围涵盖10个乡镇。全县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放在首位,充分挖掘高原特色资源禀赋,强化产业融合,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产业发展辐射力与带动力,推动园企村融合,是脱贫地区建设品牌兴农的示范样板。
主要做法
一、培育油菜、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建成西宁城市群的“油库粮仓”。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体量大,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繁种基地、全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核心区。三产融合程度深,菜籽油、马铃薯淀粉、主食加工和休闲食品为主的加工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65%,是西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保障基地和交易集散地。
二、全域推进绿色生态循环种养,守牢青藏高原的“生态门户”。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全膜覆盖栽培等旱作节水技术,推行“油菜 - 马铃薯”轮作,因地制宜推广“八眉猪 - 油菜”“八眉猪 - 马铃薯”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形成“生猪 - 粪便 - 有机肥 - 马铃薯 - 油菜”等全封闭生态循环链条。
三、探索互联相助“互助”模式,成为产业增收的“致富热土”。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梯队管理法”,开展“强村带弱村”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互联相助“互助”模式,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83 万元,高出全县 31.6%,高出全省 34.6%。
四、深化改革协同发力,筑牢强农惠农的“政策高地”。建立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 294 个,探索形成了三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加大产业园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涉农资金的“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农业金融服务创新,着力扩大农民有效担保物范围,加强对小农户合作社贷款支持力度。
五、高位推进科学谋划,打造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的“希望之星”。高质量编制产业园建设规划,明确了青藏高原“一优两高”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种业振兴北繁高地、西北地区和美乡村建设样板的发展定位,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新高地、打造农业“三率”、拓展农民创业增收新空间、探索质量效益提升新路径、打造西部乡村振兴新样板六大系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