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阎锡山提前获得消息,为了保证日军撤出山西后,他的晋绥军能顺利接管山西,阎锡山令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1.7万人,向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地区)挺进,从日军手里和平接收长治、屯留、长子、襄垣等县。只不过阎锡山的晋绥军、伪军、投降日军这支乌合之众战斗力差强人意。
9月初,八路军发起反击,将史部围于长治。阎锡山急令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部2万余人,由太原来救援。结果到了10月中旬,史、彭两部先后被八路军歼灭。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阎锡山却命令所部于1月13日午夜停战协定生效前,抢占地盘并向八路军进攻。商人投机取巧的面目可谓展露无遗。
3月3日,军事调解处三人小组来太原视察,阎锡山口头上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国事,私下却表示要准备大打,并且反对遣送日本战俘。在此关键时刻,第二战区参谋长郭宗汾曾有过实现“局部和平”的设想,但是阎锡山抛弃了一贯的“中的哲学”,拒绝了这个建议,全力备战,在太原、大同等地修筑碉堡7000余个。6月下旬,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内战全面展开。阎锡山亦步亦趋,在山西各地向八路军展开进攻。
第二战区撤销后,阎锡山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继续掌握着山西的军政大权。他继续推行在抗战期间的“兵农合一”政策,将18岁至48岁的壮丁每三人编为一组,一人为常备兵入伍当兵,二人为国民兵各领一份“份地”在家种地,打粮食供给常备兵家属。阎锡山的横征暴敛,致使山西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他继续强化特务统治,除由“政卫组”负责军队内部的“肃伪”外,又将“民族革命同志会流动工作队”改组为“太原特种警宪指挥处”,并在各县成立“特警队”,专门在社会上进行“肃伪”,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惨死于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屠刀之下。
1947年秋至1948年春,阎锡山变本加厉,在晋中各县和太原市推行血腥的“三自传训”(自清、自卫、自治),目标为“十除一,一变九”,即在十人中除掉一个共产党员或革命群众,把原有的一个拥阎的人变为九个。
另一边,解放军在山西进展神速。到1948年7月,太原已成为孤岛。阎锡山准备了数百瓶氰化钾,表示要与县团级以上骨干500余人在城破时共同“成仁”,同时却以公营事业的流动资金抢购金银,运往上海营造新窟。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阎锡山看到统治山西的末日将临,示意在南京的亲信徐永昌、贾景德等人,向代总统李宗仁建议邀他赴南京商讨国事。3月29日接到邀请电报后,他立即起飞。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阎锡山妹妹阎慧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及特种警宪指挥处40余人自杀。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就这样被解放军消灭。
太原解放后,阎锡山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以“守城名将”的姿态出现,编造了“太原五百万人”的谎言到处吹嘘以捞取政治资本,又借蒋、李之间的矛盾,居中调停,得以于1949年6月13日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949年10月,解放军入川作战,阎锡山于12月8日带领他的政府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国民政府的统治宣告结束。
退到台湾的蒋介石,于1950年3月1日宣布恢复总统职务。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获得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两个头衔,居于台北市菁山之麓。他无事可做,于是从事著述,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其中主要的是以宣扬他的“物劳主张”和《大同之路》。1960年5月,阎锡山因病客死台湾,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