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到天气炎热的季节,家里的卫生间总会生出一种小飞虫,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直接就用手拍死了。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小飞虫的险恶,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危害特别大,曾经深圳一名男子就随手拍死一只小飞虫,最后竟落得个眼球分离的下场!

这种小飞虫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又该怎么预防呢?
生物的“亡语”伴随着夏天的到来,蚊虫就开始肆虐,大家平时遇到可能就会随手拍死,但是有的虫子可不能用手拍,蛾蚋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2024年,深圳的一名男子正闲来无事,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左眼睑下面不知何时落了一个小飞虫,当时他想都没想随即将其拍死,但此刻不知道的是,这一举动将给他后半生带来何种痛苦。

此后吴先生总觉左眼酸疼,经常流泪,不知是过度劳累还是其他原因,过了许久,先前酸疼的左眼竟发生红肿,剧烈的疼痛席卷着吴先生的眼球,他再也忍受不住,随即立刻就医。

在咨询过医生后,坏消息扑面而来,他被诊断为季节性结膜炎,在经过几天眼部药物治疗后,不仅没有缓解症状,再测试视力时竟发现自己左眼睛已经开始渐渐模糊!

后续经医生判断,症状已出现绿脓杆菌的感染。左眼附近已经出现了部分感染溃烂,最终在承受不住痛苦的吴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得不摘除整个左眼眼球。此次事件不禁令人唏嘘。

然而,这个飞虫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卫生间的“小恶魔”在家里的卫生间,厨房或带有下水道的房间里,相信大家都已见过这种虫类,外形神似飞蛾,呈菱形状飞舞,通常学术名叫“蛾蚋”,但我们通俗叫法“地沟蝇”

作为上述案件的“凶手”,它仅仅不到一个指甲盖大小,经常在水槽口,水管,或者所有可能附着沾水的地方里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由于常常生活在污浊的角质膜,污水等内部,蛾蚋携带的病菌可不少,通过不停飞行危害着人体健康。虽然不会通过血液传播,但是其携带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叮咬或接触传播某些感染。

蛾蚋繁衍能力特别强,雌性一次产卵就可达到250粒左右,变成飞蛾的时间也仅仅只有3-4日,这就是为何我们在消灭一部分后依然活跃在室内。

当它们叮咬人体后,病菌就会通过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小孩,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
与蛾蚋传播的感染有关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以及皮疹等。所以此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防范,别让蛾蚋有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蛾蚋还会让人产生“蝇蛆病”,此种病例寄生案例很少,但仍需防范,
蛾蚋并不需要寄生存活,但如果其幼虫或卵形态意外进入体内,也可以利用寄生的动物或人来吸取营养以存活,一般人体蝇蛆病主要是由于伤口护理不完善,伤口暴露在蚊虫环境,消毒不良等意外因素所造成的。

比如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位女性排便时偶然发现尿中有白色虫体蠕动。因为经常把贴身衣物堆放几天后,才集中到自家旁的小河沟清洗才导致蚊虫入侵体内。再或者来自山东枣庄的97岁老太太,因左脸黑斑疼痛难忍,送往医院后竟取出几十条活蛆!

蛾蠓的危害虽不致命,但其潜在的病菌传播和寄生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更需要加强防控!虽然上述病类案例极少,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也应该时刻的进行防范。该如何防范上述情况发生呢。

面对这些蛾蠓的袭扰,当然需要从根源解决问题,比如从卫生间的排水口,下水管道等阴暗潮湿类地方下手,推荐使用开水或消毒水浇灌下水道口,在杀死虫卵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成虫的数量。

如果家中未安装地漏的话,建议优先加装,并记得定时清理,如不清理,其内部的头发,人体组织等都会成为蛾蚋的“补给品”。接着建议在地漏基础上再按照除臭防臭装置,以抑制飞虫死亡后异味的产生。

在晚上睡觉时如担心蛾蚋乱窜,可以购置驱蚊虫灯,成虫的蛾蚋习惯在潮湿有水的环境存在,此外,它还有一定的趋光性,所以使用驱蚊虫灯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一定保证卫生间等潮湿地带的干燥性,定期检查这些位置并保持通风,不给蛾蚋产卵生存的机会,作为卵的时期蛾蚋幼虫要在水中生长1到2星期左右,保持干燥一定是没错的。

如果在经过这一顿行动后,还没有找到蛾蚋的“大本营”,那还有一个小技巧:在管道口使用透明胶带等,通过上面沾染的成虫数量来分辨飞虫的主要出口,此时可通过上述方法大面积查杀。
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手机光明网2024年11月07日 关于“男子随手拍死蚊虫,竟导致眼球摘除!家中随处可见这种“小黑虫”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健康中国 2021年11月4日 关于“家里凭空冒出来的小飞虫是啥?有害吗?”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深圳新闻网 2021年7月5日 关于“洗手间的黑色小飞虫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如何除掉?”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25年04月10日 关于“怎么去除厨房、卫生间里的小飞虫?”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