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一些曾经赢得一时的企业也相继陷入困境。威马汽车之后,高合汽车进入预重整,极越汽车更是在短短半月内土崩瓦解。在此背景下,进入2025年,“谁会是下一家倒闭的车企”,成为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一众网友以及行业人士的猜测当中,哪吒汽车排名居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哪吒汽车一直深陷经营不善的舆论风波。关于其停产、欠薪、裁员、被追债的传闻,更是屡次被报道。2024年12月16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约1.7亿元人民币。此次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众联天下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数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向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追讨合同欠款。比如,埃夫特追讨因合同纠纷逾期未支付4819.5万元款项;东风科技追讨被拖欠零部件开发费、模具费、零部件货款等累计1200多万元;福石控股追讨欠款5355万元……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哪吒汽车再没有对外公布销量数据,在此之前,该品牌在2024年9月份的销量数据为10118台。通过公开数据汇算,哪吒汽车2024年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8.59万台,这与其30万台的年度目标相去甚远。在其他车企疯狂炫肌肉、秀销量的同时,哪吒突然间陷入沉默,更引发了外界的猜想和车主的焦虑。停止公布销量数据的同时,关于公司欠薪、裁员的消息则不胫而走。去年10月中旬,有哪吒员工在第三方平台爆料,称“哪吒已经发不出工资”,之后,又有媒体报道称,哪吒自从9月1开始降薪,年薪百万级别的员工降薪幅度达到30%......对此,哪吒汽车回应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挑战。进入2025年,各大车企依旧陷入疯狂的促销价格战无法自拔,在此背景下,哪吒的困境一时间恐难以改善。此次官网崩溃,或是一次偶发事件,但背后却凸显了车主和消费者的焦虑,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消费者在购买哪吒汽车时的担忧。
深陷泥潭当中的哪吒也在积极自救,但面对国内疯狂内卷的行业大环境,他们显得有心无力,于是便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去年1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张勇去哪儿了”肥皂剧终于有了大结局,张勇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公司CEO。走马上任伊始,方运舟便低头认错,并提出六大改革措施。在这六大改革措施当中,最受关注的一条还是“市场战略上,业务聚焦海外,专注在更符合市场期待、毛利率为正的产品。”基于此,方运舟提出明确目标,“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至3年内能实现销量一半在内、一半在外,2025年内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坦白讲,在出海这件事情上,哪吒倒也不是心血来潮。早在2022年,哪吒就以泰国为首站,开启了包括东南亚、北非、中东等多个海外市场的布局,整个2023年,公司更是达成出口17019辆新能源电动车不俗成绩,在重金投入的泰国市场,其市占率更是稳居前列。不过现实却比较残酷,因为在出海这件事情上,哪吒并非蝎子拉屎,独一份。近几年,国内车企均已相继开启海外布局,比如比亚迪,已经完成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多个地区的建厂布局;吉利正持续拓展欧洲、非洲、拉美、中东、亚太等全球五大区域的业务布局,在76个国家已布局超过65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奇瑞汽车更是常年占据国产车出海的头把交椅……这些巨头扎堆出海,势必将进一步压缩哪吒汽车的生存空间。在国内竞争已然处于劣势的哪吒汽车,又该如何在海外市场逆风翻盘呢?
2025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马太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在强者恒强的同时,势必会有一些车企会落伍掉队,登上那张长长的淘汰名单。一次官网崩溃,就让消费者风声鹤唳,足见哪吒汽车所面临的形势之危急。笔者认为,在实现出海破局这一目标之前,方运舟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重拾消费者的信心与口碑。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