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最幸运的十名状元,第一名太出人意料,第三名惹人发笑!

古典文学与诗词 2023-06-25 23:06:46

高考陆续放榜了,大家紧张的查着分数,畅想着未来。

古时,科举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考生们做完了答卷,考官们会评出中选者,然后交由皇帝殿试,亲自策问,相当于面试。

最后由皇帝或当时的执政者决定谁是第一名。

中状元,当然是要靠才华,你得先考中进士,但是,面对皇帝时,还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史上最走运的十位状元,第一位最奇葩,最三位最想笑。

宋庠【xiáng】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状元

宋庠还是连中三元之人。

少有人知的是,宋庠的状元本该是弟弟宋祁的。

宋祁是北宋词人,他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传世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

证圣二年,宋庠、宋祁两兄弟一起考中进士。

礼部根据考卷将宋祁列为第一、宋庠列为第三。

当时,刘娥主理朝政,当礼部的官员将名单送给刘太后时。

刘娥说:弟弟怎么能在哥哥前面呢?

于是,宋庠被列为第一,则把宋祁排到了第十。

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双状元”。

宋庠备受刘太后的器重,官运亨通。

古时,最重孝道,长幼有序,方有宋庠宋祁状元易主之事。

贺知章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

贺知章是一个诗人,他有两首名作《咏柳》和《回乡偶书》都曾入选小学课本,妇孺皆知。

贺知章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状元。

在朝廷中多在文化部门担任官职,从未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仕途顺利,为官近五十载。

大家试想一下,从武则天专政到武则天称帝、李显当皇帝、韦后乱政,太平公主李隆基纷纷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亮相,那是唐代最乱的一段时间。

可贺知章压根没受影响,从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安安稳稳,做到年近花甲。

天宝初年,贺知章上疏请求告老还乡。

唐玄宗将家乡的鉴湖赐给他,还让太子带百官为他送行,给足了他排面。

致仕回乡,安葬在故乡,是多少中国文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呀!

贺知章一生都处在大唐盛世,仕途顺利,年老还能回到家乡,又有名作留于后世,真正是人生赢家。

王拱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状元

欧阳修也是这一年参加考试,此前一年,欧阳修在国子监的考试,考中第一,成为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考中第一,成为省元。

接下来的殿试,欧阳修也非常有可能夺得状元。

很多人很看好欧阳修,为此欧阳修做了一件非常好看的袍子,准备殿试时穿。

前一天晚上,几位好友聚会,调皮的王拱辰把欧阳修的新衣服穿了出来,说:为状元者当穿此衣。

朋友们哄堂一笑,不以为意。

第二天,殿试唱名,王拱辰果然成为状元。

据说,被列为状元后,王拱辰直接“推辞”说:我不能当状元,因为考试的题我此前刚刚做过。如果当了状元,就不诚实。

仁宗听了,非常感动,说:我看过你的试卷,行文流利有见地,我很喜欢。而且,你敢于说真话,诚信做人,这才是状元该有的品质,比才华更可贵。

仁宗坚持列他为状元,而王拱辰也被称为“最诚信的状元”。

尹枢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

尹枢年逾70中了状元,是史上年纪最大的状元。

他中状元的过程,也很神奇。

这一年的主考官是杜黄裳,他是第一次当主考官,面对500名应试者,他苦苦思考怎样才能公平取才。

杜对众学子说道:你们都是当代大学子,怎么就没人帮我一把。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啥意思。

尹枢走上前来说:您有何吩咐。

杜黄裳说:没有人写榜。

尹枢就说:我来写。

尹枢一一题名、唱名,全声肃静,都佩服他的公道。

可是,写完独缺头名,杜黄裳问:头名写谁呢?

尹枢毫无愧色的说:非老夫不可。

杜黄裳大吃一惊,然而细想,也非他莫属。此事传出,轰动朝野。

果然,自信的人最好命呀。

尹枢70多岁中状元,也算是一段奇闻了。

郑颢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状元

影视剧里,经常有这样一幕。

男子寒窗苦读,中了状元,皇帝一高兴,将女儿嫁给他。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真是人生赢家。

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状元驸马,他叫郑颢。

郑颢也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

可是, 中了状元开心,当驸马,郑颢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原来,郑颢早有婚约在身,中了状元后,春风得意地郑颢亲自到楚州,准备和卢家小姐成婚。

可是,没想到,白居易的堂弟、同平章事白敏中,看见郑颢面目俊秀,遂向皇帝推荐。

恰好此时,唐宣宗正在为长女万寿公主招驸马,一见郑颢,很是满意。

郑颢兴致勃勃地去娶妻,当他走到郑州时,却被追回来了。

郑颢无奈,娶了公主,成为了驸马。

但郑颢怀念卢家千金,深恨白敏中,常在唐宣宗前告白敏中的状,唐宣宗皆不以为然。

不能乱做媒呀,否则,会倒大霉的。

郑獬【xiè】

北宋皇祐壬辰科癸巳状元

郑獬少年时就很有才,是国子监的监生,平时学业相当出众,人也很狂放,不谦虚。

有一回,国子监组织考试,郑獬考了第五名。

国子监有才的人多了,考第五也不错了,可是,郑獬十分不满。

他给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写了一封信,说“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亡,巨鳌不灵,因顽石在上。”

意思是说自己的事业正像汉代的飞将军李广那样天下无双,自己的遭遇却像唐代文学家杜牧一样受人冷落。

公然骂国子监的老师,能有啥好果子吃。

很快,科举考试来了,恰好国子监的老师被任命为主考官。

他们笃定不能将郑獬录为第一。

宋代的考卷是糊名的,考官看不到姓名,因为熟悉郑獬的文风和笔记,在阅卷时,考官认定其中一份卷子是郑獬的,于是批上了“拙劣”二字。

阅卷完毕,发现,状元竟是郑獬,卷面上还评了个优。

真是有苦说不出,可惜了那个像郑獬的考生了,真够倒霉的。

真正的金子,是掩盖不了光芒的。

赵秉忠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状元

赵秉忠是山东人,少负奇才,后来果然中了状元,官至尚书。

虽然正史无传,但是,赵秉忠作为状元参加殿试的考卷却完好留传了下来。

这在明代是独一份的。

1983年,在他的家乡,由其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将其捐献给国家,我们今天有幸目睹“状元卷”的风采。

如今,赵秉忠的试卷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最幸运的状元,非他莫属了吧!

孙承恩

清顺治五年(1658)状元

孙承恩聪明好学,少时,就以才子闻名乡里。

顺治帝殿试时,亲阅孙承恩的试卷,对其中的“克宽克仁,止孝止慈”很是赞赏。

顺治有意将孙承恩点为状元,可是,拆开弥封一看却惊呆了。

去年顺天乡试有一个叫孙朿【cì】的人作弊,被流放到关外。

孙承恩的籍贯和孙朿一模一样,顺治帝心生狐疑,他马上派遣大学士王熙去当面询问孙承恩。

王熙与孙承恩交好,告诉他顺治有心点他作状元,只是又疑心他和孙朿有关系。

原来,被流放到关外的孙朿,正是孙承恩的弟弟。

一边是状元,一边是弟弟,孙承恩非常正直:祸福才命中定数,我决不能欺君,也不能出卖弟弟。

王熙一听,很是惋惜,无奈只能骑马告辞。

走到一半,王熙又回来,问孙承恩:你真的不后悔吗?

孙承恩说:至死不悔。

王熙只能回宫,将这一切如实告诉了顺治帝。

没想到,顺治帝一听,非常赞赏,觉得孙承恩品行上佳,还是点他为状元。

虽然一波三折,但是,孙承恩还是成为了状元。

正直的品格,出众的学识,孙承恩的状元真是实至名归。

戴有祺

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

这一年,科考官拟定了排名:第一名吴昺,第二名戴有祺,第三名杨中纳。

排名和考卷摆在康熙帝的面前,康熙一看,戴有祺“书法尤嘉”。

康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爱写诗、爱书法。

一看戴有祺的字,康熙觉得他的书法很好,于是,将戴有祺拔为第一。

于是,戴有祺成为了状元。

字写得好,也是一种优势呀!

牛锡庶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丁卯科状元

牛锡庶的状元源于一场奇遇。

牛锡庶才华出众,一直考进士,却一直落第。

有一天,牛锡庶为了避见朝官,走入了一户人家。

这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萧昕的府第。

此时,萧昕年老独居,很少有人来拜望。

看到牛锡庶来了,很是高兴,忙引入厅堂。

这时,牛锡庶一脸懵,这老人家谁呀?

一旁的侍者悄悄告诉他:这是萧尚书。

牛锡庶见萧昕年老,十分恭敬,交谈之中,萧昕得知牛锡庶也是个才子,于是,索要他的诗文。

萧昕读了诗文,对牛锡庶更是赞赏有加。

面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萧昕问:外面正在议论,明年是谁主持贡举呀?

牛锡庶很客气,说:萧尚书您办事公正,肯定是您主持贡举?

萧昕很高兴,说:如果是我主持的话,一定点你当头名状元。

牛锡庶起身拜谢,果然,第二年,萧昕主持贡举考试,而牛锡庶也果然成为了状元。

任何时候,人都应该恭敬一些,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贵人什么时候出现。

诗友们,关于状元,你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2 阅读: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