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称国家欠他3万亿,网友:欠了一定得还

紫山看历史 2023-03-31 00:11:0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老人两次拿出两张借条,说是国家欠下的!

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就很离奇,连着两次就像碰瓷一样,但事实却和你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想要了解这两张借条的故事,还要从广东大井头村的一位老人说起。

藏在老宅里的秘密

这位老人姓梁叫诗伟,虽然他现在的生活比较窘迫、每个月都要领低保。

但他对家里的老物件非常珍惜,逢人就说家里有很多抗战时期的东西,都是父辈们做出贡献的证明。

对他的说法很多人都是一笑而过并不相信,不过有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和梁诗伟老人非常聊得来。

向他展示这些东西时,偶然在盒子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仔细辨认后发现这是一张借条,上面的内容是:

今向大井头村鸿文三姐借到60斤白米,待抗战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借款人李兆培,新鹤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队长。

这张纸条说明老人一直以来所言非虚,他的父辈确实在默默支持抗战。

老人本想留着纸条就可以了,但朋友劝他去找政府,因为他的生活确实窘迫。

这样能得到一些补贴,而且政府承认了,才是对祖辈事迹的盖章认可。

和当地政府沟通后给与了梁诗伟老人两万块钱的补偿,但他并没有用这些钱改善生活,而是存到了银行。

直到两年后也就是2011年,老人想要翻修祖屋才把钱取了出来。

没想到就在翻修风风火火的进行时,在翻开屋顶的一个地方时,在砖下发现了第二张借条。

借款人同样是李兆培,上面的内容是: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5000元,金条8支,每支一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二分。

建议将鸿文三姐以革命家庭看待,其后人须保护及照顾。此据在偿还之日终结。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三中队李兆培。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一石大米相当于120斤,如果是袁大头,现在一枚最少也要几千元,再加上8根金条,还有60多年来的利息。

这些都累积下来,到了今天这张借条的欠款总金额已经到了3万亿元。

第一张纸条的60斤白米完全不能和它相提并论。

很多人都质疑,现在还需要领低保过日子的梁诗伟老人祖上真的有那么多钱吗?

要知道那是在民国三十三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很多老百姓吃饭都很困难,借条上的东西,他祖上拿得出来吗?

纸条上的鸿文三姐是谁,是老人的亲人吗?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必须追根溯源,梁诗文老人的父亲就不得不提了!

落叶归根带来丰厚家资

梁诗文老人的父亲叫梁鸿文,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自己在街上靠乞讨为生。

可能是嘴甜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他被一位药铺老板收做仆人带在了身边。

梁鸿文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药材知识,人也机灵,越来越受老板器重。

后来因为战乱,药铺不得不关门,梁鸿文也被老板一块带到了国外。

国外虽然没有战乱,但人生地不熟、外语也不会说,梁鸿文刚开始过的非常艰难。

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渐渐的也攒了一笔还算丰厚的家底。

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梁鸿文也是如此,在国外的他异常想念家乡,最终决定带着自己的一切回国终老。

战争还没有结束,国内依然动荡,梁鸿文选择在广东大井头村落脚,这个时候他已经58岁。

他买了很多土地和大大的宅院,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地主。

梁鸿文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他非常看重传宗接代。

为此他连续娶了六房妻妾,在那个时候女人嫁人后就很少称呼她原来的姓名。

而是按照在夫家的妻妾排序来区分,借条中的“鸿文三姐”指得就是梁鸿文的第三方妾室。

得了两个女儿后,梁鸿文80岁时,他的第六个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他非常高兴,为这个老来子取名叫梁诗文。

两年后梁鸿伟因病去世,他的大房、二房没过多久也相继过世,所以当家做主的人,就成了他的三姨太,鸿文三姐。

梁诗伟小小年纪就被当成继承人抱养在鸿文三姐膝下,他们是庶母子的关系。

鸿文三姐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女子,并没有苛责梁诗伟,而是将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来抚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鸿文三姐在料理家业上也张弛有度有天赋,虽然当家人已经去世,但产业并没有缩水,反而有蒸蒸日上的苗头。

而且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鸿文三姐也非常有家国观,她支持自己的女儿加入抗日游击队,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有了后来的两张借条。

那个时候游击队经常遭到日本鬼子的封锁扫荡,经常都是饿着肚子打仗。

有一次在经过大井头村时,鸿文三姐的女儿将游击队带到了自己的家里。

鸿文三姐一句话都没有多说,直接准备满桌的食物,让战士们吃了顿饱饭。

为了能熬过那段艰苦的时期,游击队长李兆培向鸿文三姐借了60斤大米并打下了欠条。

鸿文三姐说不需要打欠条,粮食全当时送的,但李队长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打下了日后偿还的借条。

后来战争越来越激烈,加入游击队的人也越来越多,部队物资粮食方面的缺口越来越大。

李兆培只能再次向鸿文三姐张口,但需要的东西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

不仅有粮食还有钱财,鸿文三姐还是二话不说,几乎可以说是掏空家底准备出了这些东西。

虽然这两张借条都是在梁诗文老人的家里写下的。

但那个时候他的年龄还小,并没有接触到,大人们也不会特意提起这些事。

随着鸿文三姐的去世,这个借条的秘密就藏在了老宅的角落。

鸿文三姐去世后,梁诗文就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但他并没有庶母的能力,也没有了丰厚的家底,只能出门工作,家里渐渐衰落下去。

加上建国后的特殊日期,梁家更是没落,所以因为现在领低保就怀疑以前拿不出那么多东西支援抗战,也是不对的。

虽然梁诗伟老人的父辈确实能拿出那些东西,但这张借条也不一定是真的,找出写这张纸条的人,才能证明一切。

借条究竟是真是假

随着事情的发酵,很多网友都对借条的真假提出了质疑,借条上的当事人之一鸿文三姐已经去世,那另一位呢,他还活着吗?

经过多方寻找,新鹤抗日游击队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有叫李兆培的第三中队长。

但在几年前他也去世了,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当时也是游击队成员的简惠仙还在。

虽然她已经90多岁,但对鸿文三姐这位多次出资出物支持抗战的鸿文三姐印象深刻。

有她的证明基本可以确定借条的真实性。

不过为了更加严谨,还请了文史家进行验证,最终也是证实了借条是真的。

不过还有网友提出疑问,鸿文三姐在当时为什么不和家人提起这件事呢,要60多年后才暴露在人前。

其实结合当时的环境也不难理解,那个时候日军对游击队恨之入骨,对支持他们的平民百姓更是不会手软。

为了保护家人,鸿文三姐肯定不会大肆宣扬,虽然是好事,但也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而且鸿文三姐做这些事,也不是扬名,她只是想为抗战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虽然留下了借条,但当时的形势错综复杂,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想到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做着看似渺小却很伟大的贡献和决定。

既然这张借条是真的,这3万亿的欠款又该何去何从呢?

要的其实不是3万亿

3万亿就算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个天大的数字,不过有很多网友说,欠了钱就应该还,不管事国家还是个人。

从法律角度来说这张借条已经过了20年的追诉期,法律是不会给与保护的。

但梁诗伟老人的这张借条不是普通的借条,它是一张革命借条。

当时是革命队伍对群众的承诺,到了现在就是国家对支持抗战的家族的承诺。

如果只用法律来解释,未免太过于冷漠无情,也会寒了很多爱国之人的心。

其实战争时期给人民群众打下欠条的不只有梁家,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的无私奉献不会被抹杀。

建国后很多在部队有记录、或主动出现的借条都已国债的形式偿还,但记录遗失、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也有不少。梁世伟老人就是这样的情况。

很多网友建议梁家也这么做,但梁家、梁诗伟老人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人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不再在于一直吵吵闹闹看热闹的人,而在于当事人,他们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

梁家被这两张纸条卷入舆论的风波中,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嘲讽,他们早已经苦不堪言,想尽快脱离,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

记者采访时他们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要借条中同等价值的东西。

只是想让母亲做过的事让人知道,想让人了解她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女性,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被遗忘。

梁家人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被认可”,想要为自己的家人正名,看热闹的人都关注的3万亿,并不是梁家人想要的。

他们和当时的的家人一样,虽然手里有借条,但当时给出去是自愿的,是支持抗战的。

是为了后人有更好的生活,也是不想让借款人为难,才留下了借条,心里是没有想过要追回的。

结语

到了现在借条也不代表着金钱,而是自己家人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的印记。

他们可能非常渺小,但蚍蜉依然能撼动大树,在为自己家园抗争的战斗中,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借条就是一个证明,想要的也只是一份认可。

这张借条的意义已经不是3万亿,也不属于欠债还钱的范畴,只用金钱去衡量它,就是完全无视了那代人做出的贡献。

希望渺茫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倾尽所有支持抗战,他们可能并没有在历史课本中闪闪发光,但依然应该被认可、被铭记!

0 阅读:121
紫山看历史

紫山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