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有过一个关于“英雄”的幻想吧?
或许是漫画里的超人,或许是电影里的哪吒,那个小小的身体,却能扛起沉重的天命,逆风成长。
可当你长大,再次回味这些故事,会不会想过:陪伴我们这些岁月的“英雄”,在屏幕后又会是怎样的人?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无量仙翁”的配音就曾让无数网友感慨:“既熟悉又深刻。
”当得知配音背后的他,竟然是79岁上T台、85岁学开飞机的王德顺时,很多人都说,现实中的这位老爷子,才真正像个剧情的主角。
那么,这位被称为“中国最酷大爷”的王德顺,究竟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他的故事,比电影更传奇。
从贫寒少年到舞台主角,他的人生在探索中崛起王德顺1936年出生在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厨子,家里有9个孩子。
他从小就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早早辍了学,去电车公司当收票员,又进了军工厂当工人。
他的日子原本可以平平无奇地过下去,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提醒他:人生不该只是如此。
转变发生在他二十岁那年,他无意间得知沈阳文化宫开设兴趣班,唱歌、朗诵、演戏一应俱全,而且免费。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却一头扎进去,几乎每天一下班,就跑去文化宫学习,凡是能学的,他都尝试了一遍。
虽然起初被人嘲笑“闹着玩”,但最终,他靠着扎实的基本功进入了工厂的演出队,又抓住机会加入了沈阳军区文工团,正式踏上话剧表演的道路。
或许有人会觉得幸运不常有,但他说:“如果真的热爱,那你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台上的男一号,他用努力和坚持让自己的人生彻底改写。
哑剧逆境中的发光者,他如何反转人生?
人生从来不只是往上走的。
话剧演员的生活一度是王德顺的全部,但过度投入也让他“入戏太深”,演出中几度昏倒在舞台上,医生劝他别再做演员了。
但放弃热爱的事,谈何容易?
调整了一段时间后,他转向了哑剧。
可这种需要通过肢体表达情感的形式,在当时长春的演出市场并不被认可。
他的作品《生命》被批评“有伤风化”,《囚》又被指“思想觉悟有问题”。
四面碰壁让他意识到,或许,他需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寻找可能。
于是,年过五十的王德顺令人意外地选择裸辞,带着家人去北京“重新开始”。
这一决定不仅让朋友们疑惑,也让他一家一度陷入窘境。
开始时,他们甚至住在地下通道。
但王德顺没有放弃,靠着一点点演出机会和不断摸索,他的哑剧作品终于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德国科隆的国际哑剧节上大放异彩。
他用一次次的坚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光芒终于从孤独中照亮了他的人生。
79岁走秀、89岁配音,他为何总能刷新人生高度?
或许,这样的经历已经足够励志,但对于王德顺来说,这只是起点。
就在很多演员悄然转向幕后时,他用一个个“意想不到”颠覆着人们对年龄的定义。
最出圈的,是2015年他在798艺术区走秀的场面。
当时的他79岁,赤裸上身,浑身的肌肉线条却如雕刻般年轻,整个人在聚光灯下像一座古希腊雕塑。
而他自信的大步,更让无数人感慨:原来老年人也可以如此有魅力。
而那一刻的背后,是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健身的结果。
他没有让舞台秀成为人生的顶点,而是继续挑战“新任务”。
80多岁时,他学会了骑重型摩托;85岁时,他又完成了儿时的飞行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现在89岁的他,还在配音,给动画中的“无量仙翁”赋予灵魂。
对于他来说,年龄从来就不是什么限制,他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老年”的刻板印象。
肉身即道场,他用生命诠释永不设限让王德顺能走到今天的,或许正是他对身体的管理和对生活的自律。
他经常说:“我靠这副身体表演,我要靠它吃饭。
别人喜欢把老年当做放松的借口,可他却从不懈怠。
每天坚持健身,每隔一段时间就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看肌肉是否有变化。
他认为,身体是人最大的资本,也是自己表达生命活力的舞台。
这种对自我管理的坚持不仅赋予他工作上的机会,也让他的生活更加精彩。
81岁时,他参加了北京马拉松赛;86岁,他完成25公里骑行;97岁,他还在冰丝带上和年轻人一较高下。
他通过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常,展现了他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结尾:我们总喜欢用“社会时钟”来定义自己的生活,把人生阶段分成明确的几个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它们。
可是王德顺却告诉我们,时间从来不是敌人,它只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突破边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
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哪怕不是电影里的哪吒,也可以用你的步伐,用你的坚持,去抵达属于你自己的“神话”结局。
就像王德顺说的:“没人能阻碍你,除了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