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俄军基本完成了对北顿涅茨克的控制的基础上,立陶宛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出手封锁加里宁格勒过境货物运输的事件,引发了立陶宛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紧张。
立陶宛认为,俄罗斯敢于向非北约国家乌克兰出手,但是不敢对自己出手,原因无他,因为立陶宛是正儿八经的“北约成员国”。
英国《每日邮报》6月2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副主席古鲁廖夫将军在俄罗斯第一频道的电视节目之中表示,如果西方国家集团对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封锁引发了世界性大战,俄方第一个攻击的目标将是英国首都伦敦。
古鲁廖夫将军强调,“这个世界的威胁来自盎格鲁-撒克逊人。”
“作死”的是立陶宛,但是“躺枪”的却变成了英国。为什么俄罗斯会无视立陶宛的挑衅而将主要的报复目标定在英国身上?
原因很简单,英国在俄乌冲突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光彩。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英国紧紧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一系列制裁,还不断向乌克兰输送军事援助。英国外交大臣甚至一度公开支持英国公民以雇佣兵身份前往乌克兰冲突地区与俄军战斗。
事实上,英国的所作所为起到了非常恶劣的“带头”效果,当前乌克兰国内战场上仍然活跃着大量的西方雇佣兵,除了来自波兰的“志愿兵”之外,其余的雇佣兵主要来自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
由于英国已经不是欧盟国家,所以在实施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方面,英国表现得更为激进。6月24日当天,英国决定对俄罗斯实施新的贸易制裁,禁止英国企业向俄罗斯出口各种商品、技术和航空燃料。当前,英国开始主动切断与俄罗斯方面有关钢铁进出口贸易的合作渠道。
西方国家集团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北约国家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的做法,让俄罗斯的将领们看到了冲突进一步升级乃至于爆发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
在俄军预想的世界大战的战争之中,莫斯科将会直接出手消灭西方国家集团的“太空资产”,也就是那些为北约军队提供通信、导航的卫星群。在“第一击”得手之后,莫斯科将会通过自己装备的大量战术和战略导弹系统对北约的整个导弹防御系统实施饱和打击,按照古鲁廖夫将军的说法,这些导弹将会首先对伦敦等北约纵深城市实施打击,而不是首先攻击西欧国家。
这样的选择,是有着一定的战略考量的。
当前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国家主要有五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俄罗斯眼中属于不入流的国家,在大规模战争之中对俄罗斯造成的威胁有限。而与美国直接开战显然充满了风险,美俄两个国家同属核大国,一旦出现误判,战争将会从常规战争升级到核战争。那么一通排除法之后,英国就成为了俄罗斯宣示坚定态度的唯一务实的打击目标。
尽管英国也是核大国,但是其核武器数量相对于俄罗斯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英国敢于实施核反击,就要接受英伦三岛在未来千万年不长一根草的毁灭性后果。
而在常规军事实力上,英国陆军员额已经不足八万人,且为了降低常备军的维持费用,英军大量削减了诸如坦克、重型火炮在内的技术装备数量。可以讲,当前的英军的常规战争能力并不足以使得其可以在面对俄军时拥有优势。
换句话说,在俄罗斯优势性的核威慑下,只能以常规军事能力应对俄军远程打击的英国,恐怕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另外,选择英国为打击目标,有两层考虑。
第一,英国与美国类似,经济结构高度脱实向虚,甚至可以说,伦敦金融城才是英国“大国地位”的核心仰仗。在俄军的猛烈打击下,国际资本必然会大量逃出英国,那么这一仗下来,英国可能将会彻底退出“强国”行列,沦为与澳大利亚类似的不入流国家。
第二,英国不是欧盟国家,且英国与欧盟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纠葛。好事的英国不可能坐视欧洲被俄军打击而放任不管;但如果挨揍的是英国,欧洲反而可能坐视不管。打击英国,有助于为西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展保留最后的基础。
古鲁廖夫将军的表态,值得关注的核心除了“俄军在面对局势扩大时可能做出怎样的反应”之外,更值得耐人寻味的是——莫斯科不是没有考虑到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甚至基于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做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考虑和决策。
北约不是想要“极限施压”吗?那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做好世界大战的装备了没有?
俄罗斯却在认真考虑世界大战可能爆发的问题了。
至于立陶宛对俄罗斯的挑衅,莫斯科的态度非常直接:俄罗斯不需要使用军事手段就足以让立陶宛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惨重代价。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制定可能的反制性措施。立陶宛还在“死硬坚持”,但欧盟已经明显松口——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回应称,欧盟“无意阻止”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飞地之间的交通。他补充说,目前,欧盟正审查对俄制裁的指导方针,以避免对加里宁格勒的交通造成麻烦。
那么属于欧盟体系下的立陶宛,如果还在坚持给俄罗斯制造麻烦,那么欧盟该怎么定义立陶宛的行为?立陶宛的挑衅代不代表欧盟的态度?欧盟管不管立陶宛?
显然,这一系列问题将让立陶宛处于欧盟与俄罗斯两个庞然大物的施压之下,维尔纽斯的小丑们,一旦稍有不善,结果就是被挤个“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