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人之后,不仅将军队建设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而且还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目标——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军队。
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他竟然特意找到了一名师长,将他视为国家的栋梁。这位师长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让邓公如此看重呢?
011981年,党中央计划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演习。当时国际形势复杂,美苏争霸日益激烈,周边局势不太平。杨得志提出了三个演习方案:大规模、中规模和小规模。
大规模方案调动整个方面军,中规模方案调动5万兵力,而小规模方案只进行科目训练。
考虑到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人们对于如何应对外部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节省国防开支选择小规模方案。
经过深思熟虑,邓公做出了决策:选择大规模军事演习。邓公认为不用管国际反应,因为其他国家也曾进行过大规模军事演习。而国防军事开支的重要性对我国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关乎国家安全和外交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演习,不仅可以向全国释放中国军力强大的信号,还可以展示解放军的强大实力给国际社会以震撼。
于是,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开始了。解放军11万人集结在华北,演习时间为4天。坦克、火炮、飞机、汽车等装备被一一派上了战场。
演习过程顺利,没有发生任何伤亡事件。解放军展现出了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给观摩的外国军事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这次军事演习,尽情赞美解放军的严谨和实力。
这次军事演习不仅震撼了国内,也震撼了国际社会。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得到了全面展示,周边国家被这股威势收起了蠢动的心思。
在演习期间,邓公注意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苗子,那就是廖锡龙。廖锡龙作为13军31师副师长,带领部队表现出色。他的勇气、决心和机智,在演习中吸引了邓公的目光,邓公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要求首长重点培养他。邓公预言,廖锡龙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02廖锡龙的军事才能在这次军事演习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的军旅之路也因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但在入伍初期,廖锡龙面临艰巨的挑战。
由于身体素质不占优势,身材消瘦的新兵廖锡龙在训练中困难重重,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刻骨认真地去面对每一个挑战,发奋图强。他坚持每天早起训练,晚上也从不松懈,他用汗水和努力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廖锡龙的成绩逐渐突出。他的训练成绩名列前茅,最终晋升为班长。在部队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也让他得到了退役延期的批准。廖锡龙的坚持和不懈努力赢得了他的队友和上级的尊重。
很快,廖锡龙军旅生涯的转折点出现了。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中,廖锡龙在刺杀组中夺得冠军。然而,他在比武中遭遇了意外,一根食指被炸断,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尽管如此,由于他在比武中的出色表现,部队决定不让他退役,并提拔他为干部。廖锡龙并没有因为伤病而气馁,他继续努力,到1979年成为团级干部,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部队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廖锡龙的军旅生涯的下一个转折点是中越战争。1979年,他指挥91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了拔掉越军的据点,他注重边走边勘察,边打边摸。
中越战争中的首次战果是通过廖锡龙的战术运用取得的。他带领的91团成功歼灭了越军加强步兵营,廖锡龙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了作战目标,成为战斗的英雄,中央军委也因他的英勇表现授予他91团"二等功臣团"的光荣称号。
03邓公在阅兵时注意到廖锡龙,对他出色的表现印象深刻。邓公看中了廖锡龙出色的将领潜质,开始提携他。廖锡龙对邓公的赏识和提携充满感激,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为国家和人民而战,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军旅事业。
随后,在1984年的对越战斗中,廖锡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出色的战斗能力。他率部参战,在战场上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和灵活的战术。在撤退时,他凭借着巧妙的作战策略重创敌军,赢得了军队领导的赏识。随后他被晋升为更高级别的职务,成为成都军区副司令,晋升为上将,并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和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作为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操心并承担起整顿风气的责任,他不畏权贵势力,联合刘源举报谷俊山的贪污行为,并成功收集证据上交中央。最终,廖锡龙揪出了谷俊山及其背后的大老虎,使其落网。
廖锡龙的故事,充满着军人的坚定和傲气。在军旅生涯中,廖锡龙以他的勇气和信念,为守护国家的安全与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