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款车型,高阶智驾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并且加配不加价……比亚迪不仅让来自资本市场的预期顺利落地,还带来了一场「智驾平权」的燎原之火。
天神之眼技术矩阵的出现,令不少人惊呼比亚迪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但事实上「短板」的说法一直有些伪命题的意味,但凡市面上任意一家车企拥有比亚迪的销量规模和体量,换位思考下,在推广智能驾驶时,你会不会比迪厂还小心谨慎?
实现全民智驾也并非朝夕之功,往前追溯的话,2018年比亚迪就向外传递了「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认知,随着国内品牌市场份额与新能源渗透率的双重提升,单纯比拼续航、充电、冰箱彩电大沙发已无法差异化,汽车产业提前进入了智能化下半场,竞争的核心腹地,正是集中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上。
想要引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比亚迪等待的时机也终于到来,从2024年初梦想日活动上官宣投入1000亿布局整车智能,比亚迪就释放出了加速信号和野心。
在背后作为支撑的,是比亚迪440万台以上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所构建起国内最大车云数据库、超过11万名的研发人员以及5000+的智驾工程师……依托大模型,研发人员可以深度挖掘海量驾驶数据蕴藏的驾驶模式与决策逻辑,让车辆的行驶决策、操控表现,如同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再搭配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撕开「技术阶级」的裂缝。
而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变,许多年轻用户正逐渐将智驾视为购车必选项,超六成的消费者愿为智驾多支付1-3万元,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反感不少智驾车型的「高价低配」。
这是一场成本、数据与野心的三角博弈。
具体来看,比亚迪将天神之眼划分为了三套技术方案:
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主要应用在仰望品牌
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应用在腾势品牌和比亚迪品牌
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则集中搭载于比亚迪品牌
智驾普及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天神之眼C,它拥有行业领先的「5R12V12U」方案——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可获取全天候、全时段、全场景道路物体的空间速度信息,精准还原真实物理世界。尤其是“二郎神”前视三目能探测到最远350m的目标,并在不同焦距、感知范围的重叠视场中,形成横、纵双冗余。帮助高快领航在最佳时机减速、避让,大幅提升了行车安全。
再结合「BAS 3.0+行泊车算法」以及基于VLM数据挖掘的「黄金数据」,天神之眼C具备了智能行车、智能泊车、主动安全三大能力,用户可以享受到的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高快领航(HNOA),自动泊车+代客泊车,以及未来将要推送的记忆领航,被比亚迪认为是最适合全民智驾的方案。
真实的体验不会说谎,此前我们提前测试了宋PLUS DM-i智驾版的高快领航功能,在实测过程当中,整套智驾系统的操作逻辑十分简单易上手,在ACC自适应巡航、拨杆变道超车、自动上下匝道等常见的都做得很成熟,很容易为用户建立智驾的信任感,突发加塞时也能作为及时减速,基本上不会出现以往系统重刹或猛加速而导致的晕车感,简而言之,天神之眼C大幅降低了长途驾驶的体力消耗,对于普通家用级车主日常通勤或跨城出行而言,是巨大的福音。
而推广高快领航的另一个出发点,依然是「安全」,参考比亚迪官方的说法,天神之眼 C高快领航功能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未来还会逐步释放120公里和140公里时速的AEB能力。
至于新手头疼的泊车场景,使用天神之眼C智驾版的车型直接针对垂直、水平、斜列、断头路车位等细分场景定义了各种泊车形态,同时还给到了代客泊车(AVP)解决方案,将用户从停车、锁车等繁琐流程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下车一键锁车泊入」。
写在最后
如果你问DeepSeek比亚迪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智驾平权」,它站在用户角度给出的理解是——
购车成本降低:15万级车型即可享受以往30万级车型的智驾配置。
用车安全提升:全系标配主动安全功能,减少人为驾驶失误。
体验持续进化:通过OTA实现功能升级,保持技术新鲜度。
不得不承认,最懂比亚迪智能化战略的,还得是AI。
其实从之前的荣耀版、冠军版到现在的智驾版,贯穿在比亚迪每一年的开年王炸操作当中的,始终是「加量不加价」这样朴素的营销逻辑,当然也是另一种形态的价格战。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比亚迪的「油电同价」、「电比油低」和「全民智驾」策略, 背后是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多重驱动,选择将高阶智驾技术从神坛带入人间,也将重塑大众消费级新能源市场的智能基因。
撰文|袁梦泉
图片|网络
编辑|白术
审校|兰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