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汽车,这家来自韩国的汽车巨头,最近有点“不一样”了。 你有没有发现,周围开起亚的人好像变少了? 是不是自主品牌崛起了,合资车就不行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起亚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战略目标,计划到2030年,全球销量达到419万辆。 去年不是说要卖430万辆吗? 怎么还降了呢? 纯电动汽车的销量目标也跟着下调了。 是不是起亚不行了?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今天的文章,咱们就来扒一扒起亚的“变脸”大戏,看看它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汽车圈最近不太平,各种“降维打击”和“弯道超车”的说法层出不穷。 起亚这次的战略调整,乍一看好像是“认怂”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更加务实、更加周全的计划。 回顾一下, 2016年,起亚在中国市场达到了巅峰,一年卖了65万辆! 那时候的起亚K3、起亚KX5,可是街头巷尾的“香饽饽”。 可好景不长,的几年,销量一路下滑,到2022年竟然跌到了不足10万辆。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冲击,也有起亚自身产品更新换代不够及时的问题。
但起亚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开始积极寻求转型。 策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力发展出口业务。 2023年,起亚的销量开始触底反弹,而到了2024年,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48,259台,同比增长49.2%! 这个增幅,在国内合资品牌中那可是相当亮眼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其中超过60%的销量都来自海外市场。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起亚的产品,在海外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也就是说,起亚并没有“不行”,而是换了一种活法。
起亚的这份“求生欲”,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问题也来了,这种靠出口“续命”的方式,能一直走下去吗?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不能重振国内销量,起亚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起亚的全球战略调整。 在最新的战略规划中,起亚将重点放在了三个方面:电动汽车、PBV(Purpose Built Vehicle,专用车辆)和皮卡。 这三个方向,代表着起亚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判断。
先来说说电动汽车。 这是毫无疑问的大趋势。 大家都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多火爆。 各大车企都在争相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试图抢占市场份额。 起亚自然也不甘落后。 目前,起亚已经推出了EV6、EV9等多款纯电动车型,未来还将继续推出EV3、EV4、EV5以及EV2等一系列新车型, 目标到2030年,形成15款电动汽车组成的强大产品阵容。 数量是有了,但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得看产品力。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
值得注意的是,起亚这次还调整了电动汽车的销量目标。 之前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卖160万辆纯电动汽车,现在下调到了126万辆。 这是不是说明起亚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前景不看好? 当然不是。 而是因为起亚更加务实了。 他们意识到,电动汽车的普及,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 起亚并没有盲目追求销量目标,而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出了更加合理的规划。
起亚还在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大家都知道,混合动力汽车既有燃油车的续航优势,又有电动车的节能环保特性,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过渡方案。 起亚计划到2030年推出10款混合动力车型,覆盖从紧凑型到全尺寸的各个细分市场。 目标到2025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49万辆,到2030年翻番至近100万辆。 也就是说,起亚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纯电动汽车这一个篮子里,而是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这种多元化的战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风险。
除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起亚还在积极布局PBV市场。 什么是PBV? 简单来说,就是为特定用途而设计的车辆。 比如,物流车、出租车、冷藏车等等。 这些车辆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润空间也比较高。 起亚计划在今年7月份开始生产首款PBV车型——PV5。 这是一款电动厢式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装, 变成客运版、货运版、冷藏车等等。 未来,起亚还将陆续推出PV7和PV9等PBV车型,扩大产品阵容, 目标到2030年,PBV车型销量达到25万辆。 也就是说,起亚不仅要满足个人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进军B端市场,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起亚还在皮卡市场有所动作。 大家都知道,皮卡在美国市场非常受欢迎。 起亚计划推出一款名为塔斯曼的皮卡车型,率先在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兴市场推出。 这款皮卡采用了硬派的设计风格,被称为“起亚版猛禽”,目标年销量达到8万辆。 除此之外,起亚还计划在北美市场推出一款基于全新电动车平台的电动皮卡。 这款电动皮卡拥有强大的牵引力、越野能力以及先进的信息娱乐和安全功能,目标年销量达到9万辆。 也就是说,起亚希望通过皮卡车型,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起亚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产能。 计划从2025年的363万辆增加到2030年的 425万辆,增幅达到17%。 与此同时,起亚还将加大对各个区域市场的投入, 打造本土化的生产基地。 比如,韩国将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研发和生产中心; 北美将专注于中型到大型SUV; 欧洲将专注于紧凑型SUV和两厢车; 印度将专注于本地紧凑型SUV。 这种区域化的战略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说完了全球战略,咱们再来看看起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曾经一度下滑得很厉害。 但近两年,通过调整战略,大力发展出口业务,销量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按照起亚的计划,今年将力争中国国内市场销量保持在8万辆,并计划将中国工厂的出口量提升至18万辆,合计销量为26万辆。 也就是说,出口业务将占据起亚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近70%。 这种“出口扛大旗”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起亚的压力。 但问题也来了,过度依赖出口,真的能解决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吗?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不仅有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还有其他合资品牌的虎视眈眈。 如果不能重塑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起亚在中国市场很难有所作为。 此外,中国车企也在加速出海,这意味着起亚未来将在海外市场与中国品牌展开直接竞争。 面对这样的挑战,起亚该如何应对?
起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据说,起亚目前正在与华为进行密切接触, 希望未来发布的新车能够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 除此之外,起亚还将在 三电、补能、渠道等多个方面与中国公司展开合作,试图对后续产品进行本土化整改。 跟华为合作,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毕竟,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实力,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起亚能够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相信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消费者。
但起亚的动作似乎有点慢了。 丰田、大众等其他合资品牌,早就开始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推出了不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比之下,起亚的步伐确实有点慢 。 所以,起亚现在需要与时间赛跑,尽快推动相关产品落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结一下 起亚最新的全球战略, 我们可以发现,它既有“收缩”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 所谓的“收缩”,是指起亚下调了销量目标,更加注重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 所谓的“扩张”,是指起亚在电动汽车、PBV、皮卡等新领域积极布局,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这种“收放自如”的战略,体现了起亚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的理性思考和务实态度。
对于中国市场,起亚仍然非常重视。 尽管出口业务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起亚并没有放弃重塑国内市场的努力。 通过与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合作, 加速本土化进程,提升产品竞争力,是起亚在中国市场突围的关键。 至于起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起亚官方公布的数据,他们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球批发销量322万辆,同比增长4.1%; 实现收入超过11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7%,营业利润率为11%。 这一系列目标,能否顺利达成? 这不仅取决于起亚自身的努力, 也取决于整个汽车市场的变化。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