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欢聚团圆、走亲访友的日子,但在“买买买”的同时,也是需要提醒理性消费的重要时点。节日期间,许多消费者采购了不少年货,消费市场红红火火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费乱象。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消费不踩坑。
合理规划,绿色消费。近年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但在佳节欢聚时刻,为了“爱面子、比阔气”而过量点餐的现象依然常见。节庆期间,部分商品的过度包装看似精美有排场,实则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让消费者被迫承担不必要的支出。春节历史悠久,是我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仪式感来自团圆、来自相聚、来自传统习俗,唯独不来自种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只有坚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绿色消费观贯穿始终,才能有效避免餐饮浪费,真正让“光盘行动”融入生活。此外,消费者不应被过度包装带来的“仪式感”所裹挟,而应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共同营造绿色、节约、环保的可持续消费环境。
擦亮眼睛,科学消费。当前,“金包银”首饰和保健食品销售都很火热,然而两者都易被混淆。所谓“包金”,是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在首饰制品基体上得到的金覆盖层,需经过熔炼、压制、镶嵌等多道工序,工艺相对复杂,质感更好,价值也更高;“镀金”则是将黄金溶液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的方式沉积在基底材质上,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然而,不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渠道,许多“金包银”产品本质是银首饰,绝大多数是镀金产品。消费者要多留个心眼,不应只关注商家标注作为卖点的金重银重,而应当查看材质说明、检测报告等,仔细鉴别,防止花冤枉钱。
另外,在购买保健食品时,消费者往往将其与药品混淆,并未按照其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而是盲目信赖和购买。对此,应当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书的有关要求食用,远离盲目跟风。如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境外保健食品,需注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存在差异,要在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前提下谨慎选购。
审慎对待每一次消费选择,在红火消费时注重合理性,践行绿色理念,拒绝铺张浪费,就可以既满足节日需求又契合理性、健康与环保的生活态度,让每一笔消费都花得安心、舒心又有意义。(作者:刘 莉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