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辣书评
我自己还算是看了比较多女权主义的书以及各种各样的观点了,在朋友圈子里甚至还属于比较激进的那一派
从我有非常明确的女权思想以来,我就知道言情小说是包裹着巧克力的毒药,是父权制的谎言,但是我却一直戒不了,是我的guilty pleasure
这两天看完的这本,鞭辟入里地辛辣地揭穿了言情小说的真相:
“ 即便浪漫小说以这种方式宣告了女性的优越性,但它仍继续贬抑女性,将其局限在家庭和纯粹个人关系的活动场所之内,因此它也就未能提出其它更加尖镜的问题。简言之,它拒绝询问女性的价值是否可以用来提高公共领域的“女性化”或者女性是否可以和男性共享那个领域的掌控权。
浪漫小说最终未对男性在工作、政治和权力这一公共空间内的权利发起挑战,它还粉饰婚姻制度,暗示要如何才能让它保鲜,使其一直处于追球期。此外,它先是在故事中描达女性的真实需求,随后笔锋一转,声称她们在传统的异性恋关系中获得了满足。通过上述和种方式,原本作为抗议阵地,控诉父权制所引发的情感后果的浪漫小说却避而不再质疑父权制控制女性的制度化基础。”
这本书是作者在上个世纪写的了,原本应该一篇论文。
从时代性的角度来看,肯定有落伍或者与当下情景不符的情况,作者在这本的再版里也承认,或者说她坦承这本书的局限性
以及本书的前身是论文,所以用词非常的专业和生涩枯燥,尤其是引言和第一章——作者书写自己《阅读浪漫小说》的撰写缘由,以及研究技巧、方法等等,用的是非常非常学术化的词汇,还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到了当时出版业的竞争情况,所以前面这两章有点难读,但是后面到了分析浪漫小说以及浪漫小说的读者的时候,就会好很多了
甚至完全把浪漫小说的套路拆分了出来,不论古代现代,架空还是写实,即使现在来看,这个套路依旧没有变过!
还解释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小说的套路,却执拗地喜欢提前预知结局是BE 还是HE,或者说主角两人的感情情况:
“浪漫小说运用的另一种叙述技巧显示,典型的阅读体验存在着奇特的冲突,因为读者对故事的现实性抱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这种技巧显示,当故事慢慢在读者面前展开时,她们相信未知的威胁确实存在。与此同时,她们又希望能不断确证,她们所怀疑的事件事实上最终都会发生。就像绝大多数的叙述一样,浪漫小说首先设置了一个变化无常的初始情境(initial situation),从而为未来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读者可根据叙述者或女主人公本人提供的种种暗示,设想这些可能的结局。“
针对男性的暴力以及配角在小说中的意义,书中都有详细的分析,甚至针对女性对男性要求的”温柔“等气质,还采用了弗洛伊德等心理学说,分析了女性最原始的母亲分离焦虑以及依恋嫉妒等等思想
距离作者研究浪漫小说的时代过去太久,并且研究的文化背景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可能照本宣科地将她的理论直接拿过来对标国内。
我们只能从珍妮斯的研究中,看到这样“阅读浪漫小说对于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无解的议题下,一个还不错的答案,但这不是标准答案。
“虽然我很乐意在本书中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议题,但我仍然相信,在理论上,它们是无解的,因为阅读和创作浪漫小说的实践仍在继续,而它们的影响至今仍未被完全认识。”
借由书中的结语来作为今天推文的结语:
“ 而作为女权主义者的我们若想要促成这一改变,就得首先认识到 阅读浪漫小说是源于非常切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即便有限但确实有效的抗议。之后,我们应制定相应的策略,让浪漫小说的读者能够认识到那些不满及其成因,并学会如何鼓励她们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场所中表达出那种抗议,而不是求诸想象。如此一来,我们或许就能与这些毕竟是我们姐妹的女性携手,共同畅想出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创造随后就会催生对全新幻想的需求。”
原文书摘
在她的努力下,他会改头换面成一个典型的形象,既不失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威望,同时又具有比较“阴柔的”能力——能够察觉到她的需求,并以温柔、关切的方式予以满足。但讽刺的是,在这类浪漫幻想宣称女性有能力将男人塑造成为她所希求的那个样子时,它也在无形之中让她对那些死不悔改的男子产生了负疚或难辞其咎之感。浪漫小说并未将男人的冷酷无情和虐待女性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薄情寡义、争强好胜或野心勃勃,相反地,它认为那是因为女性本身不是一个完美的妻子—母亲。当浪漫小说构建着它的乌托邦,幻想着一种新的男女关系——男女双方都彼此相亲相爱时,它却未能令人信服地阐明,每个女主人公到底为什么能够以及是如何把一个男人的沉默和残酷转化为温柔和忠诚的。
听你这么一介绍很感兴趣,打算买一本看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记住这本书了,有机会买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