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s,安圣基的独霸时代
特别的1970年代过去,进入1980年代。香港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除了日本以外,所有亚洲国家的电影市场都受到了港片的巨大冲击。从《请回答1988》里面,我们能看到,在当时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明星,是张国荣。
而在港片的巨大压力下,真正成为1980年代韩国电影界代表人物,被那个时代所记住的,就是圣基。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在演技力方面,都是安圣基大大领先的时代,特别是他出演的电影《捕鲸猎人》(1984年)、《深蓝色的夜晚》(1985年)等成为了代表1980年代的电影,因此可以说1980年代韩国电影完全是安圣基的独霸时代。
因为岁数大了以后,安圣基的眼睛越发与梁朝伟相似,加上两人都有不错的演技,所以在网民圈子里,安圣基也有韩国梁朝伟之称。
安圣基在韩国的统治地位毋庸置疑,韩国电影三大奖项中,他拿了8次百想大奖,还包括一次四连冠,第二名有3人,都是三次,百想上遥遥领先;大钟奖,他拿了5次,第二名3次,遥遥领先;青龙奖,他获得两次,落后于四个忠武路男演员的3次。(韩国三大电影奖中,百想大奖接近我们的百花奖,看的是国民度;大钟奖接近金鸡奖,看的是电影圈认可;而青龙奖接近戛纳电影节这种,由评审团决定获得者。举例说明,葛优更容易拿百花奖,但不太容易拿金鸡,戛纳更是没戏。)
形象上仍然延续了60年代申星一的路线
但是这样的安圣基在许多方面都位于1960年代由星一日所承担的青春形象的延长线上。不仅如此,尽管距离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安圣基在《污染的孩子们》(1982年)或《那年冬天很温暖》(1984年)等作品中仍然以孤儿身份登场,在《雾村》(1983年)或《捕鲸猎人》(1984年)等作品中也被刻画为所谓的‘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都是展示现代化和压缩式增长背后的角色的。只不过与1960年代相比,随着表现的自由化,在表现疲惫青春方面更加极端。
例如,安圣基在1980年代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很多都是与恶役区分模糊的角色。在《赤道之花》、《雾村》、《深蓝色的夜晚》等作品中,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他肆无忌惮地展开犯罪行为,甚至在《成功时代》(1988年)中,他饰演一个每天对着印有自己面孔的一万元假钞行纳粹式敬礼的拜金主义化身,实际上还传递了反资本主义信息。
结果,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韩国电影中的‘时代面孔’们实际上都是类似类型的人物,传递着相同的信息。他们展示了那些无法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压缩式增长带来的惊人变化速度的人们,以及在其中失去价值、失去生活中心的人们悲惨的坠落,同时为承受着同样的痛苦、烦恼、不安的青年大众提供安慰的角色。开发热潮带来的超高速增长虽然短期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质量提高,但作为代价,大众的精神混乱和适应痛苦也不容小觑。
#韩国#\u0002#韩国电影#\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