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明十三陵?

袁载聊历史 2024-04-02 09:38:43

明朝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明十三陵?因为有3位皇帝,先后由于迁都、被消失、被泄愤等原因,而未能葬入明十三陵。

1、迁都(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葬入明孝陵,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而明十三陵则在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朱元璋和子孙可谓相隔千里之外。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情况,是因为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成为明成祖朱棣,朱元璋指定接班人建文帝下落不明。

成为九五之尊的朱棣,出于安心、舒心,决定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北京,于是在1421年迁首都从南京于北京。

至此之后,大明皇帝基本都是朱棣一脉,全在北京办公,死后也是葬进天寿山麓,直至明朝灭亡时,整个天寿山麓已积累十三座明朝皇家帝陵,剩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明朝帝王墓在南京“孤苦伶仃”。

2、被消失(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登基之后,激进的推动削藩政策,结果惹怒各方,遭受沉重打击。最终以朱棣为头领的团队打进南京城,结束了建文帝的政权。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当朱棣春风得意的跨进南京城时,皇宫内大火四起。灭火后,只剩下难以辨别身份的多具焦尸,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死于大火,有人说他逃亡海外,有人说他出家为僧……。

最后,朱棣只能将尸体当作建文帝草草下葬,不过为证明自身合法性,他没有将建文帝下葬皇陵,甚至废除建文年号,复称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后改元永乐。

3、被泄愤(明代宗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兵败土木堡,走上“留学”瓦剌之旅。为挽救大明江山,作为弟弟的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在不久后正式登基为帝。登基之后,重用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朱祁镇“留学归来”,随即就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朱祁镇趁朱祁钰病危,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帝位。

朱祁镇重登帝位后,为了给自己正名,他不承认朱祁钰曾是皇帝,废其帝号,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还公开大骂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完全是在泄愤。

总之,明朝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都是夺权的人,为给自己一个合法性的理由,而造成的结果。其中朱棣造反,造成朱元璋被动不与子孙同眠、建文帝剔除帝王序。朱祁镇造反夺位,则是前任朱祁钰一无是处,没资格是皇帝。

明朝历史系列:

同名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期待关注

0 阅读:2
袁载聊历史

袁载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