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要派杨得志入朝,问有啥要求,他只提:朱德到我这看看

水绿看历史 2023-02-11 04:55:1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2月,正在山东休整的十九兵团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这是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从中央请来的。

之前十九兵团已经接到了中央下发入朝作战调令,杨得志知道此次战斗不同以往,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他深知这是一场硬仗。

杨得志

十九兵团的战士们还没有过国外作战的经验,于是杨得志就想着请中央一位领导到部队来鼓舞士气。

可在请谁来的问题上杨得志却犯了难,多方思索之下杨得志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恰好这时中央命令杨得志到中南海一趟。

杨得志一到中南海就受到了老领导朱德总司令的热烈欢迎,他立马有了让朱德到十九兵团做战前动员的想法,但朱德事务繁忙,杨得志一直没有提出来。

毛泽东

直到在一次毛主席的接见中,毛主席询问杨得志入朝之前还有什么要求没有,杨得志道:“请朱德总司令跟我去一趟山东。”

那么杨得志为什么一定要朱德去山东作战前指导呢?朱德与杨得志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制定攻占石家庄计划

其实这一次请朱德到部队作战前指导并不是杨得志心血来潮的突然想法,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就请朱德到部队上来过。

朱德

1947年,杨得志领导的晋察冀野战军已经解放了石家庄周围的所有地区,此时的石家庄俨然成为了一座“孤城”。

由于石家庄是一座大城市,晋察冀野战军根本没有攻打大城市的战斗经验。于是军部各领导围绕打不打石家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的将领认为石家庄是国民党重点地区,其防御工事必定坚固,且解放军还没有过大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所以现在还不能去打石家庄。

有的将领则认为,现在进攻石家庄的时机都已经成熟,周围的国民党据点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且石家庄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地,攻下石家庄可以扩大解放军在晋察冀地区的战略优势。

就在双方各持意见,相互争执的时候,杨得志中止了这场讨论,他表示石家庄必须打。在统一作战目标之后,杨得志制定了进攻石家庄的战役计划并上报中央。

经过中央的商议,同意了杨得志的石家庄作战计划。

在中央看来,微观上进攻石家庄的时机已然到来,进攻大城市的经验可以得到很好的累积。从宏观上来看,攻打石家庄可以让晋察冀等地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以后的战略布局有个好的基础。

中央同意作战计划的复电让杨得志高兴不已,但杨得志深感部队中仍有一部分反对的声音存在。虽然杨得志统一了作战计划,但是思想上的统一却很难做到。

杨得志最终决定向中央请求派人来做战前指导,统一一下战士们的战前思想。很快,杨得志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朱德总司令亲自请缨到晋察冀野战军区去。

当杨得志得知是朱总司令亲自来时,激动了许久,他深知朱总司令在战士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有朱总司令在石家庄战役一定会顺利进行。

10月27日,朱德总司令到达了晋察冀野战军军部,杨得志带着军部领导热情迎接朱总司令的到来。

杨得志望着已经年过花甲的总司令,虽然穿着的是平常装束,但一双深邃的眼睛以及慈祥的面容却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朱德总司令的到来,让战士们士气大振,一扫战前疑虑。为了战士们能更好地理解进攻石家庄地意义,朱总司令召开多次会议,总结前面胜仗地经验,又对战士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经过一系列的会议与部队视察,全体战士的士气都非常高昂。

杨得志看在眼里,对朱总司令充满敬佩,他深知一支部队士气的重要性,朱总司令的到来,为他解决了战前的一系列问题。

杨得志也在根据朱总司令的指导,不断完善作战计划。就在此时朱德向杨得志提出了释放战俘回太原的想法。

起初杨得志也是摸不着头脑,在他看来俘虏是可以转化为解放军的隐藏兵源。而且俘虏在解放军驻地多多少少会知晓一些内部情报,朱总司令看出了杨得志的疑虑,解释道是心理战术。

杨得志还是不怎么理解,但还是按照朱总司令说的去做。过了几天,解放军在石家庄的谍报人员汇报,因为俘虏的释放,城内国民党军心被瓦解,士气涣散。

此时杨得志才明白了朱总司令的用意,这样一来,攻下石家庄又多了几分保险。

石家庄作战前夕,杨得志陪同朱总司令在树林散步,这是杨得志第一次长时间陪朱总司令,之前朱总司令总是开会走访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在散步途中,朱总司令询问石家庄攻坚战还有什么需要,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杨得志猝不及防,因为这种问题一般都会在会议上一起讨论,杨得志以为这次只是简简单单的散步闲谈而已。

杨得志也立马考虑起来,想到第一次打大城市攻坚战,所需要的弹药也没法估计,只能是越多越好,就向朱总司令反映了这一情况。

听闻情况之后,朱总司令立马命令随行秘书向聂荣臻发报,石家庄战役弹药供给一定要多多保障。

随后二人又聊了一些其他军事问题,在朱总司令心中杨得志是一位优秀指挥员,在杨得志心中朱总司令是一位恩人。

早在晋察冀野战军创立之初,野战军司令一职就有诸多人选,朱德力荐杨得志,许多人认为杨得志太年轻无法胜任,但朱总司令仍旧坚持。

就这样36岁的杨得志出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是当时野战军司令中年龄最小的。

石家庄攻坚战

1949年11月6日,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国共双方都十分重视这场战争,晋察冀解放军经过多方准备,大军兵临石家庄城下,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也修筑了大量的工事。

为了更好的了解战况,朱总司令提出就住在前线指挥所,杨得志等军区领导一致反对,认为这样风险太大了,朱总司令仍旧坚持。

杨得志眼见拗不过朱总司令,便向中央反映情况,中央最终调离朱总司令到更安全的后方去,临走前朱总司令仍旧放心不下,不停地嘱咐杨得志认真严谨,要及时汇报战况。

送走了朱总司令之后,杨得志立马布置炮火攻势,漫天的炮火向石家庄覆盖,对守城的国民党士兵造成极大的震撼。得益于其他野战军的支援,杨得志才有如此强势的炮火优势。

在后方的朱总司令依旧时刻关注着前方的战事,每次杨得志汇报战况的时候都听得十分认真,并给出合理的意见。

经过两天的战斗,国民党逐渐有败退趋势,杨得志决定乘胜追击,命令石家庄外围阵地发动全面进攻。

步炮协同作战杨得志运用的出神入化,不久国民党的外围阵地就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杨得志敏锐的看到了这个突破口,立马加大攻势。

国民党也看到这个缺口,不断派人固守,双方鏖战许久,最终晋察冀解放军突破防线,为后续部队前进扫清了障碍。

9日,石家庄外围阵地全部被解放军拔除,杨得志立马把战况汇报给了朱总司令。得到这个消息的朱总司令很是高兴,让杨得志做好打巷战的准备。

杨得志明白巷战一直是解放军的弱势战术,其打法与传统攻坚战大相径庭。早在战前朱总司令与杨得志就商议过巷战的环节。

杨得志认为巷战虽为解放军劣势所在,但未必不可克服,主张采用炮击摧毁街道工事之后,再进行兵锋推进。

朱总司令听闻之后认为大规模炮击会造成百姓伤亡,况且敌人工事多以居民房屋进行修筑,难以精准打击。

如果不进行炮火支援的话,会徒增解放战士的伤亡,进行炮火支援又会伤及百姓。杨得志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朱总司令望着正在思考的杨得志,提出了避开街道,破墙进院的打法,同时也对进攻部队做出小队规模的想法。

杨得志听闻大喜,马上组织全军学习新战法,并把石家庄地图分发到各个部队,力求在最大限度保护百姓财产的前提下解放石家庄。

11日夜,街道大部分被解放军接管,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士兵全部投降。得益于新战术的推广,战士们伤亡较轻,百姓的财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保全。

12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对国民党最后地据点进行突破。朱总司令又一次提出到石家庄前线来指挥,杨得志等人用民主表决地方式再一次“拒绝”了朱总司令的要求。

晋察冀解放军的进攻已成巨石压卵之势,国民党残余部队没有过多抵抗全部投降,自此历时6天的石家庄攻坚战落下帷幕。

这是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大城市,它被作为战争经验传遍全军。杨得志也因这场战役备受关注,他心里清楚,没有朱总司令的悉心指导,是没有办法打好这一仗的。

井冈山时期

石家庄战役结束后,杨得志特地去感谢朱总司令。闲谈之间,杨得志也是提及当初在朱总司令的号召下,才坚定了革命信仰,聊到此处二人又回忆到了以前。

1928年,正是革命形式最为严重的一年,年仅17岁的杨得志凭借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湘南起义,但是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失败了。

许多战士受不了战败的打击,纷纷离开了革命队伍,此时的杨得志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当时参加起义的杨得志只想着生活能过的更好一点,眼见革命失败也萌生了退意。

就在杨得志要离开的时候,朱总司令出现了,他多次与战士们谈心,在战士们面前宣讲革命,宣传共产主义。

杨得志深受鼓舞,从那时起便有了更高的追求,他放弃了离开的念头,跟着朱总司令转战四方。

后来,朱总司令决定带部队进入井冈山,杨得志坚定站在朱总司令的立场之上。到井冈山之后,朱总司令经常鼓励杨得志。

在朱总司令的鼓励下,杨得志每逢作战都十分积极,并屡次取得非凡的战果,也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重视。

杨得志因功绩出任红一团团长,多次率领部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杨得志明白他现在的一切都是朱总司令一手提拔的,若不是当初朱总司令带领进入井冈山,他很有可能在田地里度过一生;若不是朱总司令力荐杨得志,他极大可能只是一名普通战士。

正是有了这些原因,让杨得志十分信任朱总司令。所以,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将要入朝作战的十九兵团,杨得志毫无疑问想到了朱总司令。

当毛主席问道还有什么需要中央的地方,杨得志就大胆提出让朱总司令到部队去做战前动员。这一要求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朱总司令的到来,让十九兵团的战士们大受鼓舞,当战士们见到大名鼎鼎的朱总司令那慈祥的面容,听到朱总司令那慷慨激昂的演讲时,战士们同当初的杨得志一样,坚定了心中的道路。

不久,十九兵团在朝鲜战场大放异彩,屡次挫败美帝国联军的攻势。最后在胜利的欢声下,十九兵团在杨得志的带领下回到国内。

杨得志知道朱总司令是他军事生涯中的贵人,朱总司令对杨得志也是十分看重,两人都为革命奉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回望过去,在新中国的革命中有无数像朱总司令与杨得志这样的将帅情,都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朱总司令与杨得志这样的将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