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冬至一过,养生圈里总会冒出那么一群“狂补阳气”的人,恨不得一天三顿羊肉火锅,枸杞泡水当茶喝,鹿茸、人参轮番上阵,仿佛把自己当做一台即将熄火的老机器,拼命加油。可问题是,这油加得不对,反倒可能把火给点着了。

冬至之后,真正该做的不是一味补阳,而是润燥滋阴。别不信,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个冬天一过,口干舌燥、皮肤爆裂、上火长痘、甚至血压飙升?
这些可不是“阳气不足”,而是阴分亏虚的表现。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关键问题。
冬至之后,为什么要滋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不懂就别乱补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冬天本就是阴气最重的季节,人体的阳气潜藏于内,表面上看似寒冷,实则内部阳热不减。很多人误以为冬天冷就得拼命补阳,殊不知,阳气太盛,反倒会伤阴。
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冬天手脚冰凉,以为是“阳气不足”,狂吃羊肉、喝生姜红糖水,结果吃了几天,嘴巴烂了、嗓子疼了、甚至上火发热。

这其实是虚不受补,阳气被强行催起来了,可阴液没跟上,结果就是火气上升,反而加重了身体的不适。
所以,冬天真正的养生之道,不是死命地补阳,而是适当滋阴,让阴阳平衡,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状态。
看看古人怎么说,别光听“养生网红”胡吹《黄帝内经》里早就把四季养生讲透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是——春夏的时候,阳气浮在外面,要保护它;秋冬的时候,阴气藏在里面,要滋养它。

可现在的人,春夏忙着吹空调,秋冬忙着狂吃羊肉,完全是反着来的。
再看看《伤寒论》里提到的“少阴病”: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就是阴液不足的状态,表现为乏力、嗜睡、口干、心烦、盗汗……是不是很多人冬天都有这种感觉?这就是典型的阴虚表现。
如果这时候你还拼命补阳,等于火上浇油,阴液被消耗得更快,身体只会越来越糟。
不信?看看这些真实案例案例一:补阳补成了“火炉体质”有个朋友,40多岁,冬天老觉得冷,听人说“冬天就得吃羊肉、喝黄酒”,于是天天炖羊肉汤,三天两头泡枸杞人参酒。结果一个冬天下来,脸上长满痘,舌头边缘全是溃疡,晚上睡觉还老是出汗,嗓子干得像被火烤过一样。

去医院一查,血压飙升,血糖也高了,医生直接让他停掉所有补阳的东西。
这就是典型的“阳气过剩,阴液亏虚”,本来只是寒性体质,结果硬生生补成了“热毒内盛”。最后医生给他开了麦冬、沙参、玉竹、百合这些滋阴的中药,调理了两个月才缓过来。
案例二:冬天爱喝姜茶,结果血压飙升很多人喜欢冬天喝姜茶,觉得“驱寒暖身”,但有个60岁的阿姨,喝了一个月姜茶,突然血压升到了180/100,头晕目眩,耳朵嗡嗡响。
为什么?生姜温热,长期喝会助阳,阳气过旺就会逼迫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血压上升。

这个阿姨本身就有高血压,还天天喝姜茶,等于火上浇油。后来医生让她改喝菊花茶、桑叶茶,清热润燥,血压才慢慢降下来。
如何正确滋阴?别再乱补了!1. 饮食:别再猛吃羊肉火锅,换点润燥的东西冬天的饮食,应该以滋润生津、养阴润肺为主,推荐以下食物:
· 银耳:天然的“平价燕窝”,润肺生津,适合干燥的冬天。

· 百合:清心安神,缓解冬季烦躁、失眠。
· 黑芝麻:补肾养血,适合冬天肾阴不足的人。
· 雪梨:润肺止咳,特别适合冬天嗓子干的人。
· 山药:健脾养胃,还能补充适量的阴液。
至于那些天天喊着“冬天就该吃红肉补阳”的人,适量吃点没问题,但别过量,尤其是本身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吃多了只会让燥热更严重。
2. 生活习惯:别再熬夜,再贵的补品也补不回你的阴液很多人一边狂吃补品,一边熬夜到凌晨,这就像一边往水缸里倒水,一边在底下钻个洞,怎么补都不够。

中医讲“肾藏精,精生血,血化津”,现代医学也早就证明,长期熬夜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紊乱,破坏机体的内分泌平衡,最终导致阴虚火旺。
所以,最好的滋阴方式,就是——早点睡!
3. 运动:别大冬天狂跑步,适当做点柔和的运动冬天不是不该运动,而是要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
· 太极拳:缓慢、平稳,最适合养阴。
· 瑜伽: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

· 散步:每天30分钟,既能锻炼心肺,又不会过度消耗阴液。
那些大冬天还穿着短袖在跑步机上狂奔的人,小心阳气外泄,反而让身体更虚。
最后的忠告:别让补阳毁了你的阴冬至一过,养生的关键是“藏”而不是“泄”。那些天天嚷嚷着“补阳气”的人,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阴虚的症状——口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如果有,别再乱补阳了,先把阴养好了再说。

真正的健康,不是靠补品堆出来的,而是靠顺应自然,调养阴阳平衡。冬天,把该藏的藏住,把该养的养好,来年春天,你才会真的有精神、有活力,而不是拖着一身“燥火”迎接新的一年。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伤寒论》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案例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