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从定植后至结果期,植株由幼苗到成株变化。期间要经过50~60天时间,这段时间也就是常说搭起丰产架子,完成营养生长,并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进阶段,通俗地说,是植株长高长大分技多,由地方挂果。期管理重点促中有控,促控结合,使植株生长健壮,早现蕾开花结果。具体重点措施是:
一、中耕
俗话说:“黄瓜喜绑,茄子要耪”。说明茄子喜中耕,愈中耕愈有利于茄子生长。当浇过缓苗水后,土壤表层干湿适宜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蹲苗,锄地深度为4~10厘米,即苗根际周围4厘米,行间8至10厘米,促保墒和提高地温,以利根系发育生长,过10天左右再中耕一次。结束蹲苗、浇肥水后再浅耕一次,破松表土。门茄收获后,施肥后进行中耕培土,培成高垄,防止刮风植株倒伏,同时利于浇水排水。中耕一次也是一次除草,所以中耕不忘除草,封行后结束中耕。
二、蹲苗
茄子蹲苗是促进茄子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茄子蹲苗的一些方法:一 控制浇水,在茄子定植后至门茄坐果前,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适度的控水能够促使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增强植株的耐旱和抗倒伏能力。二中耕松土,多次进行中耕,不仅可以除草,还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系下扎。三调控温度,拱棚种植的白天保持较高温度,一般在 25 ~30℃,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在 15 ~20℃,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植株的健壮生长。需要注意的是,蹲苗要适度,不能过度抑制植株生长,当门茄“瞪眼”(即花受精后,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或淡绿色环带开始变宽)时,应结束蹲苗,及时浇水施肥,促进果实生长。
三、肥水调控
定植后7~10天浇水一次,浇水的同时每亩追施尿素20~25斤。之后以控水蹲苗为主,进行2次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待大部分门茄开始膨大时,结束蹲苗,浇催果水,并施入少量速效化肥。门茄瞪眼后,及时浇水追肥,促进茎叶生长和果实膨大,每亩施复合肥 25斤,门茄采收后植株封垄,进入结果盛期,盛果前期追肥2次,每次每亩追施磷酸铵 30斤或腐熟鸡粪干100斤,以保证中后期植株不早衰。拱棚没有揭去前浇水后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拆棚后注意雨后排涝。
四、温度管理
拱掤种植的定植后10天内不通风,以提高地温度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地膜种植的,紧盖地膜,以保温为主。当幼苗新叶生出后,棚内温度可降低些,进行适当通风,蹲苗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度,夜间15~18度,门茄采收后,外界气温升高,可适当加大通风量,当外界夜温达15℃以上时,昼夜通风。当外界温度稳定在22℃以上时,可逐渐撤除棚膜或只留顶膜,并在棚膜上覆盖遮阳网。
五、植珠调整
茄子分枝很有规律,叶腋发生侧枝能力差,一般不必整枝。但有些品种,除主茎一分为二的分杈外,在叶腋和主茎门茄下也发生一些无效分枝,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将其侧杈去掉。中后期描去掉下部病、老、黄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减我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春拱棚茄子定植早,气温常低于15℃以下,加之光照不足,易引起潜花落蕾和形成畸形果。在开花时用40~50毫克/千克的番茄灵溶液涂抹花萼或花柄,可防止落花,促进果实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