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77年辞职进厂,88年下海经商,现在过得咋样

世间美好瞬间 2024-12-21 17:22:09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来自基层的普通劳动者以他们的勤奋与坚韧,书写了令人叹服的奋斗传奇。

但在这些传奇篇章里,吴桂贤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不仅是中国首位女性副总理,还是当时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

那么为什么这位曾站在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女性,却在短短三年后选择辞去副总理一职?难道会是能力不够吗?

崛起之路

吴桂贤的人生经历从早年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劳动者日常,1951年,年仅13岁的她因家境贫寒,从河南巩义老家一路奔波,孤身来到陕西咸阳,进入了西北国棉一厂。

那时候,她还只是一个靠放几块石头在口袋里混过招工体检的小女孩,但正是这个胆大心细的“小动作”,让她抓住了命运抛来的第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的国棉一厂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纺织企业,厂里工人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起早贪黑,三班倒地忙碌在纺织机前,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吴桂贤一开始只是普通挡车工,每天负责机器的运转、纱线的检查和更换,这个岗位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却需要十二分的专注力。

她手脚麻利,干活细致,没多久就成了车间里出名的“耐操劳”型新人,谁都知道这个“小个子姑娘”愿意吃苦,还总是抢着干重活。

不久之后,吴桂贤被调进了赵梦桃小组,这对她的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赵梦桃是当时西北国棉一厂的劳动模范,也是全国纺织界有名的“标兵人物”。

在她的指导下,吴桂贤不仅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还开始明白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赵梦桃亲自将她培养成了下一代组长的接班人。

这一决定在赵梦桃因病去世后显得尤为重要,吴桂贤接过小组长的重任,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成了全厂的典型代表。

很快,吴桂贤的名字走出了咸阳,她的表现被媒体广泛报道,作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她,两次作为纺织工人代表参加国庆观礼,毫无疑问,这样的荣誉在当时是一种无声的“升迁信号”。

她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还被调任到更高的领导岗位,1965年,她出任国棉一厂副厂长,成为基层干部中的佼佼者。

而新的岗位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谁能想到,这位从机器前走出来的纺织工人,会在几年后站上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

一个“纺织工人”的初心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动荡的十年间,她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与当时许多劳动模范一样,被推上了政治舞台。

到了1975年,吴桂贤被毛主席点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副总理。

但在几年后谁也想不到正是政治生涯最为辉煌时刻的吴桂贤做出了一项看似“离经叛道”的决定——辞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回到自己熟悉的纺织车间。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曾被毛主席亲自提拔、周总理鼎力推荐的女性领导人,为什么会主动放弃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呢?

在那个政治波谲云诡的年代,中央领导层的氛围显得格外复杂和微妙,吴桂贤坦言,自己在会议上总是格外拘谨,更多时候选择静静倾听,而不是发表意见。

那种束手束脚的感觉让她倍感不适,甚至在晚上住在钓鱼台国宾馆时,看着空荡荡的大房间,想起工厂宿舍挤满工人的场景,总会感到一丝陌生与疏离。

在这三年里,吴桂贤一直试图为基层工人争取更多权益,她依然保持着低调简朴的作风,工资标准也没有因为职位的变化而提高。

她坚持每个月只拿67元的工资,而这些钱在物价偏高的北京几乎入不敷出,为了节省开支,她甚至和食堂约定,如果每顿饭的菜超过三块钱,食堂工作人员就要提醒她。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大期间,吴桂贤向中央提交了辞职报告,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后,吴桂贤重新穿上了工人服,站回了纺织机旁,她用实际行动向工友们证明,自己仍然是那个与大家一起奋斗的“吴大姐”。

但吴桂贤始终选择以行动回应这些无端的指责,在她心里,“纺织工人”的身份比任何头衔都更加重要。

几年后吴桂贤被任命为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她担负起推动“老机改造”的重任,常年奔波于北京、天津和深圳等地考察和学习,为厂里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虽然她的身体因多年的劳累出现了问题,但她却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对吴桂贤来说,工厂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她人生价值的归属。

南下深圳的改革故事

到了198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席卷南方,深圳这座新兴的经济特区成了无数人眼中的“淘金地”,这一年,50岁的吴桂贤再次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放下了曾经高光的政治履历,又离开了熟悉的陕西,选择南下深圳,加入深圳外贸集团,担任鸿华纺织印染公司的副总经理。

到达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团队,当时的鸿华公司虽然有了一些基础,但远远谈不上规模和影响力,更别提和国际市场接轨了,吴桂贤清楚,要把这个企业做大,离不开内地的技术工人支持。

于是她亲自带队前往内地多个城市招人,用她的影响力和威望说服了一百多名技术工人加入鸿华印染厂,或许是因为她曾经的经历和身份,这些人愿意追随她,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顺利,深圳当时的人口政策非常严格,这些从内地来的工人虽然能在厂里工作,但户口问题成了他们生活的巨大阻碍。

没有户口,孩子上学难,给老人养老更是无从谈起,许多工人因此打了退堂鼓,想要回到原单位。

吴桂贤一方面理解这些人的难处,另一方面也不想看到团队因此瓦解,她开始四处奔走,亲自找深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商讨,希望能为这些工人争取到户口指标。

据说在一场会议上,当市委领导看到这位曾经的副总理为了工人的户口问题日夜奔波时,不禁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很快,鸿华公司争取到了近百个深圳户口指标,这些工人的后顾之忧终于得以解决,工人们得以安心工作,企业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吴桂贤的带领下,鸿华印染厂迅速成长为深圳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成为当地知名的出口企业。

如果说南下深圳是一场职业冒险,那么吴桂贤的晚年选择则更显她的赤诚之心,从政、从企后,吴桂贤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将余生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热心公益的坚守

吴桂贤认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因此创立了“桂贤”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帮助陕西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她不仅积极捐款,还发动身边的朋友和企业家一起参与,对于一位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人来说,她深知教育的意义,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下一代改变命运。

此外,吴桂贤还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当陕西提出重修黄帝陵时,她第一时间捐款25万元,用于修缮工作。

虽然她的生活一向简朴,甚至舍不得买新衣服,但在公益事业上,她却从不吝啬,对她来说,这些贡献是她一生价值的延续。

在深圳的许多场合,人们依然能看到这位老人忙碌的身影,无论是为企业牵线搭桥,还是参与公益活动,她始终保持着谦逊和热情。

结语

从纺织女工到国家领导,再到南下深圳和热心公益,吴桂贤的一生如同时代的缩影,她用不懈的努力诠释了普通劳动者也能书写不凡的历史。

她用无私的奉献告诉我们,离开高位后,依然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贡献力量,正是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点滴,赋予了她传奇人生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纺织女工当上副总理 吴桂贤大起大落人生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08年10月21日《吴桂贤》

0 阅读:0

世间美好瞬间

简介:世间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