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府宣布了一个大型陆桥项目,据称该项目对中国意义重大,因为泰国方面声称,项目一旦建成,便能代替马六甲海峡。由于项目重大,对于泰国来说,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都是需要考虑的,目前已经有多方提出对该项目感兴趣,而中方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
泰国力推陆桥项目
环球网报道称,泰国宣布了连接春蓬府与拉廊府的陆桥港口项目,并正在大力推动该项目。据悉,该项目长约100公里,连接位于泰国克拉地峡东西两侧的2个深海港口。泰国总理塞塔表示,该项目建成后能够使泰国的GDP年增长率达到5%,创造的就业岗位多达28万个。
(泰国宣布陆桥项目)作为一个大型项目,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预计耗资将达到1万亿泰铢,约合280亿美元。为了能如期在2039年竣工,泰国方面一直在大力推进,并寻求投资者。为此,泰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都介绍了这一项目,塞塔还透露称,在与当地公司的合资企业中,投资港口与部分基建的外国投资者,拥有股份能占到一半以上。
除了泰国方面的招商引资计划之外,陆桥项目本身的意义也引起了外界关注。根据泰国方面对该项目的设想,项目建成后能够替代马六甲海峡。从地理角度来看,马六甲海峡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约有四分之一的世界贸易通过此处,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原材料的运输。但其自然的局限性,如狭窄的水道和拥堵的航运流量,使得航行时效和风险均较高。
(马六甲海峡航运流量大)陆桥项目可取代马六甲海峡?
外界都担心未来马六甲海峡会因为水道狭窄、航运流量大而变得“不堪重负”。而且,塞塔还表示,马六甲海峡还存在海盗、天气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市场对更有效、更安全航运路线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泰国的陆桥项目恰好有机会满足这一需求。
理论上,陆桥项目能够让船只在不用穿越风险相对较高的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下,通过铁路或公路迅速移动到另一侧出海口,绕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再继续海上航行。这样的路线减少了海上旅程的距离和时间,同时还可以减轻马六甲海峡的交通压力,尤其是对于大型油轮来说,在避开拥堵和潜在海盗威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个更节约成本的选择。塞塔透露了一份数据,称比起马六甲海峡,走这条路线的航运成本能降低15%,航行时间能缩短4天。
(泰国总理塞塔)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陆桥项目无疑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计划,因此,该项目一经宣布,便有多方明确表示对项目感兴趣。据泰国交通部长宗龙伦吉透露,十余家美国公司已经表现出了兴趣。德国媒体还透露称,德国新任驻泰国大使也认可该项目的可行性与意义,并计划游说德国企业投资该项目。相比美德两国的反应,中方显得兴趣不大。
中方兴趣不大,原因复杂
要知道,这一项目对中国意义重大。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而言,是油气输入的主要路线,也是连接中国和中东、非洲以及欧洲市场的海上生命线。但同时,这个海峡也是一个潜在的战略瓶颈,尤其是在国际或区域性紧张局势增加时,其安全风险倍增。陆桥的建成无疑将给中国提供一个战略冗余,减少依赖马六甲海峡的风险,增加其进出口贸易的灵活性。
(马六甲海峡对中国意义重大)而在经济方面,陆桥项目一旦建成,大概率能够加速区域内的货物流动,增强东南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的影响力。也能够侧面推动降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且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到东南亚,从而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进一步而言,中国可利用这一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深化与区域内国家的合作,以此作为平衡美国在该区域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既然如此,为何中方会做出如此出乎意料的反应?事实上,此前有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基于这些好处,陆桥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很可能会来自中国。但目前中方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浓厚兴趣,正是因为上述的那些好处。由于陆桥项目有可能“替代马六甲海峡”,该项目的战略意义重大,正如《南华早报》分析称,项目一旦建成,有可能对东南亚的经济格局进行重组,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格局。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因此,这一项目可能会在区域内引起新一轮的战略争夺和权衡,甚至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应。在此情况下,如果想要顺利推进该项目,需要在扩大自身利益与保持区域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难度可想而知。最起码在兴建初期,推进不会那么容易,毕竟涉及到了多方利益。更何况,如果从能源供应安全考虑,中俄之间联合建设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也能实现这一目的。这么一看,在明确项目的实际投入与收益之前,着急忙慌做选择,才是草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