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看到这样一出闹剧:
一名九旬老人因为和儿子起了纷争,于是便萌生了向儿子“磕头借寿”的想法,总是深更半夜地起来,朝着儿子的房间跪拜、磕头。
虽然这是因为家庭矛盾而引起的一场闹剧,但是,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要知道,中国自古是非常注重伦理道德的,长辈给晚辈下跪,是违背伦理的,是对晚辈的一种诅咒,会消耗晚辈的福气。
都说“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无私伟大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父母生育儿女,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投资,为了获得回报,为了拥有一个“自动取款机”,为了得到一个无条件顺从自己的“傀儡”……
说白了,他们爱的并不是儿女,他们爱的只是自己而已。
2、
还记得钱塘江被江水卷走的女孩洛洛吗?
2021年4月,洛洛被江水卷走,不幸身亡。与其这是一场意外,不如说是洛洛选择的最决绝的逃离方式。
洛洛去世后,闻讯赶来的父母,没有流露出多少悲伤,只是一味地索要赔偿。
父母要求洛洛所在的公司给予赔偿,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公司同意给洛洛家属6万元的抚慰金。
但洛洛的父母不满足于公司给出的6万元赔偿,直接开口索赔41万元。之所以要这个数字,是因为要给洛洛的弟弟买房付首付。
看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洛洛选择彻底逃离的原因了。
父母在洛洛死后还要利用她来狠狠地敲诈一笔,可想而知,洛洛生前曾遭受过何等的剥削了。
洛洛同事说:
洛洛每个月的工资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自己的生活开支,其余的都给家里打回去;
洛洛一直都是用着一部老式手机,而母亲却用着最新款的手机……
而在采访中,洛洛的父母对洛洛的工作,洛洛在外所租的房子,以及洛洛的电话号码都一无所知!
这就是他们对待女儿的态度,完完全全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取款机器而已。
然而,像他们这样的父母,是真的爱儿子吗?
其实,并不然,他们只是爱自己而已,之所以对儿子付出多些,不过是信奉着“养儿防老”的理论罢了。
归根到底,他们爱的只是自己,不管为了女儿还是儿子,他们都不愿自己付出劳动和努力,而是一味地委屈女儿;他们打着“为了儿子”的名义,不断地压榨女儿,只不过是为了减轻自己身上的责任和负担,同时为自己的养老多谋一份保障罢了。
就像江苏徐州丰县,那个囚禁女人为其生下8个孩子的特困户董志民说的:“30多岁的时候还没有结婚生娃,总被别人看不起,既然有了媳妇能生娃,就得多生一点,别管养起养不起,先生了再说;8个孩子中,万一有哪个发达了,那我以后也就吃穿不愁了……”
对于贫穷的人而言,生孩子成了一种最简单、便捷的投资,他们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养育孩子,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以后能否享孩子的福,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保障,就会生更多的孩子。
3、
很多父母会说这样一句话:“不管儿女多大,在父母眼里,都只是个孩子。”
的确,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管儿女年纪多大,都改变不了是父母孩子的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说,儿女需要一辈子活在父母的价值半径里,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无条件的顺从父母的意愿……
可是,总有一些父母,他们不顾儿女已长大成人,他们不管儿女是否负担沉重,他们不问儿女是否生活顺遂……一味地给儿女找事情,让儿女围着自己转,从而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凸出自己的权威性。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就是这样的典型。
被妻子压制大半辈子的苏大强,在妻子去世后,他便仗着自己是家里唯一的长辈,倚老卖老,向儿女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以孝顺为名,让儿女不得不顺从于他,从来不为儿女考虑半分,丝毫不尊重和理解儿女的付出和辛苦。
他不想住老房子,让大儿子给他买大房子,地段、户型都要挑最好的,丝毫不顾大儿子的经济压力;
见到老朋友的儿女每天给老人100元饭钱,他非要让二儿子每天也给自己那多钱,让他可以吃得更好一些,根本不考虑二儿子的实际情况;
遇到做事圆滑的保姆,以为遇到了真爱,执意要和保姆结婚,还要在房本上加上保姆的名字,完全不顾及买房及还贷儿女的感受……
说实话,像苏大强这样的父母,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仗着自己把儿女抚养长大,便理所当然地向儿女提出各种要求,不管儿女生活是苦是累,一心只想着自己安享晚年、舒心顺意。
4、
世间的父母,终其一生都想养出乖巧、出息、孝顺的好儿女,可以事事听从他们的意见,在他们规划好的道路上成长发展并取得耀眼的成绩,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满足……
所以说,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父母,所谓的“为孩子好”,归根结底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是真正的遵从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怪父母,毕竟,天下并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个父母也会被自己成长的环境所影响,有其天然的不足和局限。
身为儿女,如果发现父母的自私一面,不必过于失望心寒,接纳现实,做好自己,明确原则,不要过度消耗自己;
身为父母,不妨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和儿女相处,允许儿女与自己意见相左,允许儿女没有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