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直接开门见山。
未解之谜一、水泊梁山是谁修建的呢?
在正式解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对水泊梁山的具体描述吧。
比如在书中第十一回,林冲第一次去到水泊梁山之时,在他的眼中,梁山泊是这样的:
“林冲看时,见那八百里梁山水泊,果然是个陷人去处……但见: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断金亭、聚义厅、忠义堂,层层叠叠;关隘口,箭楼密布,刀枪森列。”
“林冲看岸上时,两边都是合抱的大树,半山里一座断金亭子。再转将上来,见座大关。关前摆着刀枪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擂木炮石……二人进得关来,两边夹道遍摆着队伍旗号。又过了两座关隘,方才到寨门口。林冲看见四面高山,三关雄壮,团团围定,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靠着山口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
话说,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绝对是见过大阵场的。
透过林冲的视角,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水泊梁山建筑、风貌,绝对称得上是当时土木工程的样板之作,单是那个方三五百丈、中间里镜面似的广场,就足够耗费巨大的人工。如果大宋朝有鲁班奖的话,那么一定得颁发给负责修建水泊梁山的建筑单位。
那么,一个问题产生了:
水泊梁山这样宏伟的建筑工程,究竟是谁建造的呢?
有人或许会说,不应该是王伦吗?
毕竟按照书中记载,王伦是最先在水泊梁山活动的。
但是,这里面有明显不符合常理的地方。
王伦和他手下的杜千、宋万,不过是几个庸碌之辈,聚集几百号小喽喽抢劫一下过往路人尚且够呛,要是说他们能聚集足够的财力、人力、物力,通过精湛的统筹管理水平,建造出水泊梁山这样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我是不太相信的。
因此,水泊梁山绝对不是在王伦手中建造出来的,而是在他们没有占据梁山泊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虽然《水浒传》只是虚构的小说,但是围绕“水泊梁山是谁修建”这个话题,我觉得还是不妨假设一下。
首先,水泊梁山的主要建筑依旧可以使用,则说明它的建成时间并不太长。
其次,王伦等人在没有去水泊梁山之前,曾经投奔过柴进,后来是柴进资助了他们盘缠,他们才有机会来到水泊梁山。
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推断:
水泊梁山,是五代十国期间某个没落政权暗地里修建的、用来继续和宋朝对抗的根据地,甚至极有可能是柴进祖上的后周政权所修建。
只不过,随着宋朝江山日益稳固,这些政权失去了和其对抗的野心,水泊梁山被打造出来的最初目的,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到了柴进所生活的时代,这里又成了江湖好汉的聚集地。
未解之谜二、梁中书上一年献给蔡京的生辰纲被谁劫掠了呢?
这个问题的确算得上是《水浒传》书中一个无法破解的悬案。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试着进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入云龙公孙胜提前便知道杨志押运生辰纲的队伍,要从黄泥冈经过。
其次,众人在途经黄泥冈的时候,直接钻到黄泥冈里休息,任凭杨志怎么催促也不愿意再赶路,而晁盖等人此刻已经化妆成贩卖枣子的客商,在黄泥冈旁边静候。
这一切是不是显得太巧合了?
另外,还有个细节,那就是杨志等人被晁盖一伙下蒙汗药迷翻之后,杨志最先醒来,然后径直离去。
其余众人醒来后,便直接将丢失生辰纲的罪责,推卸到杨志身上。
这一系列细节说明了什么呢?
杨志一行人中,必然是有人提前把行走路线透露出去,并将抵达黄泥冈的准确时间透露给了晁盖等人,以便晁盖等人采取精准行动。
至于这个人是谁,我觉得随行的老都管、两个虞侯都有嫌疑。
尤其是杨志催促众人离开黄泥冈、尽快赶路之时,老都管和虞侯同杨志争吵得最厉害。
也就是说,此次杨志弄丢生辰纲,固然是中了晁盖、吴用施以的计谋,但是梁中书府上的内部人士,极有可能参与其中,对晁盖等人泄漏了行踪,而老都管和虞侯的嫌疑最大。
这才使得晁盖等人,能够精准地讲生辰纲劫走。
至于他们不假思索让杨志背黑锅,恰恰说明他们是在转移视线,因为杨志是最不可能和劫掠者有任何关联的,当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杨志身上之时,反而有利于真正的劫匪逃之夭夭。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上一年度梁中书进献给蔡京的生辰纲被劫掠,很有可能还是同样的套路:
梁中书府上的熟人泄露信息,待强人得手之后,双方二一添作五。
而且照这个解释,还能解释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上一年生辰纲被劫掠后快一年时间,依旧一点线索都没有。
因为梁中书身边的人早已经将有关案犯的线索掩盖得严严实实。
这不正是邬先生所说的“灯下黑”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