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阳雪
编辑 | 杨晶
在福建长大的80后阿鼓,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每天听着爸爸用收音机放的港台流行乐,从周华健到任贤齐,爸爸都会鼓励她跟着一起唱。那是她与音乐结识的开端。
90后逢夏4岁学的第一首歌是老收音机里郑钧的《赤裸裸》。高考结束她去鸟巢看五月天演唱会,几万人大合唱的歌声伴随着舞台烟花升起,埋藏许久的理想小种子突然发芽,她有点天真的对自己说:“要为发光的艺人贡献力量!让有生命力的音乐感染更多人!”
鸟老师是一位资深音乐爱好者,随着丈量世界的步伐不断变大,他的喜好也几经变迁,从朋克转向后摇、梦幻流行,然后又沉迷于当代节奏布鲁斯、弛放、都市流行的世界。
音乐的世界很独特。别的圈子大多以“同好”聚在一起,而音乐却让“差异”也能共享在同一屋檐下。
11年,31万“你正在用的听歌软件是什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它?”在知乎上,这条关于音乐的热门问题截止目前,已经有1万6千人做出了回答。从国内到国外,网友们提供了五花八门的软件选择。至于选择背后的原因,不少人归结于版权或习惯。
如果让音乐发烧友白梧禅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则远不止这么简单。
白梧禅是80后,她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是在四五岁时,在那个属于磁带的年代,她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台湾小歌星》。从那时起,她就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对于不喜欢外出、不善于社交的白梧禅来说,那个全新的世界布满了温度与色彩。
图源:豆瓣
2009年时,进入工作后的白梧禅想找到一款音乐软件听歌。
那时,随着科技的迭代,音乐的载体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在九天音乐网等第一批音乐网站建立后,中国音乐产业开始迈入数字化时代,磁带被淘汰,实体唱片遭受巨创。此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于“移动化”、“个性化”播放介质的需求滋生,一大批音乐APP应运而生。
白梧禅无意间发现了虾米音乐。简洁的设计是最初吸引她的原因,而真正留住她的,则是音乐。“很神奇,就像一个音乐博物馆。”从磁带到音乐软件,时光交叠,她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初次踏入音乐世界的小女孩。
11年,31万首歌,是白梧禅使用虾米音乐的时间以及在线听歌累积数量。
11年间,在这个被她称为音乐博物馆的地方,很多关于音乐的故事铺展开:她养成了定期建立歌单的习惯,用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不同时间段下的心境,都被她留在了不同主题的歌单中,“就像记日记一样,以后等我老了,回头再去看这些东西,应该蛮有意思的吧。”
在一天听80首歌的生活中,虾米推出的环球音乐地图,变成了她必看的音乐专栏。从北欧民谣到东南亚迷幻摇滚,从韩国独立音乐到纽约音乐目的地,她追随着音乐地图,用足不出户的方式,跑遍了世界各地属于音乐的角落。
图源:受访者提供
平时轻微社恐的她,通过虾米的——“趴间”,结交了不少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他们散落在不同城市,会相约聚集到同一座城市奔赴音乐节,从线上到线下,音乐成为了连接他们的纽带。
对于同样喜欢音乐的芳芳来说,在虾米上建立歌单,是与异国恋的男朋友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在那段不能陪在彼此身边的时间里,每一天,芳芳都会在他们专属的歌单里放一首晚安曲,附上一段心情日记。她坚持了很多年,直到成功攻克异地恋,与男朋友迈入婚姻的殿堂。
像白梧禅和芳芳一样的用户,在虾米音乐上还有很多。他们热爱音乐,以音乐为纽带,用音乐表达、沟通情感。
一个音乐专栏是如何诞生的?白梧禅喜欢的环球音乐地图,出自阿鼓之手,她是虾米编辑部的资深编辑,因为大学期间组乐队担任鼓手,因此绰号阿鼓。
环球音乐地图是虾米编辑部的王牌栏目之一,每期一个主题,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为音乐爱好者介绍当地的音乐风格,推荐好听的音乐。
在策划过的30多期主题中,让阿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中国唱片店专题。作为黑胶唱片的狂热收藏者,阿鼓认识不少唱片店的老板,在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实体唱片店受疫情影响十分严重,于是决定帮一帮他们。
图源:虾米音乐截图
在这一期专题中,从北京到上海,从成都到杭州,她找到了散落在中国各地的19家大大小小的唱片店,详细介绍了每个唱片店背后的故事。
“他们大部分已经开了二三十年了,其实这个实体行业并不赚钱,可是这些唱片店的老板就是凭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想去推广唱片文化。从黑胶到磁带,再到后面的MP3,到现在的数字音乐,大家听音乐的形式一直在往前走,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在坚守。”
“通过这个专题,也希望让更多的用户了解音乐背后的实体文化。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还能不能慢下来,真的到街边去?你可以去唱片店待一天,可能才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还有一个这样浪漫的角落。”
作为虾米编辑部的一员,阿鼓日常生活的80%都围绕音乐展开,她说关于音乐,她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把热爱变成了工作。
虾米编辑部的另一个王牌栏目“荒岛唱片”由逢夏负责。同样是每月一个主题,荒岛唱片主打沉浸式的试听体验,发动编辑部、音乐人、达人用户的审美和力量,以唱片为主,向听众推荐小众优质的好音乐。
图源:受访者提供
90后逢夏,总是能赋予“荒岛唱片”的主题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去年的荒岛唱片年终盘点把动物类型和音乐风格相结合,邀请用户探索不同风格的音乐,生成个人的年度大碟。这次活动不仅给用户带来满满的惊喜和新鲜感,收获了超30万用户的点赞,还收到来自Chinese Football、乐听乐浪等独立音乐人和媒体人的转发和肯定。
除了“环球音乐地图”“荒岛唱片”,虾米编辑部的王牌栏目还包括以挖掘宝藏音乐人为主题的“音乐新青年”,结合时节介绍音乐的“音乐节气”。
图源:受访者提供
每一个特刊背后,都隐藏着一位独具风格的编辑部成员。他们性格不同,爱好的音乐风格也大相径庭,但却秉承着一个相似的初衷:通过虾米编辑部,为用户呈现音乐的多样性,不断拓展用户的音乐边界。
数字音乐时代的人情味据《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国内音乐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中国音乐产业规模达3747.85亿元,同比增长7.89%;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612.42亿元,同比增长5.5%。
数字音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背后,是音乐软件越来越向技术倾斜,算法越来越精确。在每一个音乐软件都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智能推荐的前提下,虾米音乐为什么还要成立编辑部,推崇人工+机器算法相结合的模式?
图源:受访者提供
鸟老师是虾米编辑部的总编,在他看来,编辑部的存在是虾米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软件的核心气质之一。一方面,在越来越去中心化、数据化的数字音乐时代,虾米编辑部希望帮助听众养成自我音乐意识,形成独立、理智的音乐审美习惯。
另一方面,数字音乐时代,越来越依赖大数据算法,虾米编辑部也希望通过优质内容的渗透和激活,影响平台的算法能力,让算法的推荐更加精准、高效。
“我一直会习惯把听歌比喻成选美食啊或者咖啡。一个用户他可能只有更清楚自己的口味、食材、原产地、工艺、调味上的一些细节,才会更清晰的去找到满足自己的路径,更好的去享受发现音乐的过程和乐趣。”
鸟老师于2018年加入虾米音乐编辑部,在他的设想中,编辑部的存在应该让用户产生本能的信任感。“我对于编辑部现阶段的定义是更倾向于成为一个宝藏挖掘、可以更好的陪伴用户和提供听歌温度的团队。用户在非常好的信任基础上,每次阅读编辑部产出的内容都可以有惊喜,很轻松的获取一些在音乐认知空间上的兴奋点,以及一些新鲜的内容和知识。这是我所期望的。”
图源:受访者提供
2015年7月,自国家版权局发布“最严版权令”,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应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后,版权音乐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数字音乐平台在“烧钱”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随着音乐逐渐走出版权的羁绊,如何用创新让音乐回归其本来的价值成为平台下一阶段的重点方向。
在鸟老师看来,这从另一个层面也体现了虾米音乐差异化的价值,“其实编辑部更希望用户能把虾米当成一个专业、高效、精致的音乐发现工具,而不仅仅是传统播放器。我前不久看到音乐人姚谦老师的一篇文章,他说现在网络没有让世界多元化,反而更同质化。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做内容的平台遇到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头部版权的成本压力,导致所有的资源都在去向头部版权倾斜,但其实没有办法真正去做用户或者整个行业期望去挖掘的部分。这句话其实反过来就是我们努力要去到的一个方向——让音乐的世界变得更多元化。”
图源:受访者提供
数字音乐产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于音乐软件需求也日益转变。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有一位网友回答道:“在如今的时代,不要再把音乐app定义为一个简单的听歌软件。你选择的,应该是这个app背后的理念和生态,看它是否符合你所有日常的音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