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卜女士一位2008 年毕业的女硕士,本有着光明的前程,却因一场意外走失,命运从此被改写。
在与家人离散的13年里,她被现在所谓的 “丈夫” 收留。
当终于被寻回时,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她已被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和营养不良所折磨。
面对镜头声称自己是好心收留照顾的张某和帮忙寻找家人的侄女,在网友深挖下得知后让人听完毛骨悚然。
为什么在最初发现她时,没有选择报警?
这到底是善意的收留,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拐卖”?
收留还是拐卖
2008年,对于燕山大学力学工程硕士毕业的卜花花(化名)来说,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一年。
上天却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一场意外的走失,让她的人生轨迹彻底偏离,从此陷入了长达十三年的黑暗。
她被找到的地点,距离娘家竟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路程。
这令人不禁唏嘘:究竟是怎样的遭遇,让她困在这“咫尺天涯”的两小时路程里,蹉跎了十三年。
现在再看花花被寻回的消息,起初带给人们的是惊喜和感动。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感动逐渐被震惊和愤怒所取代。
收留花花的男子张某是个残疾人,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是如何照顾花花并且照顾13年之久。
这其中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隐情?
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质疑:十三年的时间里,为何从未尝试寻找花花的家人?
花花被找到时,记忆清晰,能够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信息,如果当年张某真的有心帮助她回家,又怎会找不到?
网络上,各种猜测和质疑声此起彼伏。
有人认为,张某的“收留”实为拐卖,他利用花花的走失状态,将其囚禁在家中,满足自己的私欲。
也有人认为,或许一开始是好心收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产生了其他的想法,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真相究竟是什么,还得等相关部门深入调查。
锁住的记忆
花花被寻回时的状态,更增添了事件的疑点。
她的神情中布满恐惧,对志愿者们的到来感到非常抵触,对他们又是骂又是拿东西打。
当志愿者在张某家找到花花的日记,她写下的第一个字竟然是“跑”。
这个字,仿佛是她潜意识里最真实的呐喊,也暗示着她在这十三年里可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恐惧。
更令人费解的是,花花对男性的抵触情绪尤为明显。
即使是面对前来相认的亲生哥哥和父亲,她也表现出极大的抗拒,甚至怒斥父亲是“老色狼”。
这是不是就是她想要逃跑的原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花花与嫂子的相处却十分融洽。
在嫂子面前,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行为,也没有发脾气、吼叫或大骂。
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加深了人们对花花过往经历的猜测。
究竟是什么,让她对男性如此恐惧,却又对女性如此依赖?
当花花的嫂子在社交平台上直播谈到花花的病情后,声泪俱下。
她哭着说就算卖掉房子也要给花花先治病。
这份真挚的亲情,令人动容。
与花花嫂子的担忧和焦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花花的“丈夫”张某和侄女却在此时开启了直播带货,试图利用花花的悲剧博取流量和利益。
这种冷漠与算计,激起了网友的强烈愤懑。
他们纷纷指责张某和侄女毫无人性,利用一个饱受折磨的女性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更令人气愤的是,花花的侄女在直播中不仅态度嚣张,甚至扬言花花是“对社会无用的人”。
志愿者也站出来揭露张某的真面目,表示他并非侄女口中所说的“老实人”。
这些行为曝光让公众对花花的遭遇更加同情和愤怒。
真相浮出水面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也让张某的“老实人”面具被彻底撕破。
一个身患残疾、家境贫困的男子,是如何“收留”一位高学历的女性长达十三年的?
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疑点。
而花花被寻回时的状态,她对男性的恐惧,以及她写下的那个“跑”字,都在无声地控诉着这十三年里她所经历的非人待遇。
网友的爆料更是令人震惊。
花花在这13年的时间生了6个孩子,可最后只活下来2个。
这对花花而言,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一个曾经拥有光明前途的女硕士,沦为生育工具,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这种冷漠和无耻,是对人性的亵渎,是对社会良知的挑战。
万幸的是,花花的遭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法律界的重视。
北京知名律师介入此案,并与当初帮助花花的志愿者取得联系,了解了相关情况。
相信在法律的介入下,所有的参与者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反思
花花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体的不幸,更是给整个社会提了个醒。
它暴露了社会中依然存在的拐卖妇女儿童的罪恶,也提醒我们关注女性的安全和权益保障。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每一个女性都应该享有安全和尊严,而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猎物”和“工具”。
尽管花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我们依然相信,希望的种子会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她已经回到了家人的怀抱,得到了亲人的关爱和照顾。
文|编辑 小君
信源
北京青年报----当地再回应女硕士走失13年已有儿女
齐鲁晚报---当地再回应走失女硕士被“收留”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