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自不量力!”我国准备花3亿,打捞南海沉船,却遭英国嘲笑,但很快被打脸

中外观察站 2024-12-07 10:45:39

海浪拍打着"华天龙"号的船身,2007年12月22日这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一艘沉睡了800余年的明代古船即将重见天日。站在甲板上的打捞队员们,个个神情紧张而期待。

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了整整9个月。回溯到20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打捞往事还要从一条意外发现的鎏金腰带说起。1987年,一家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声称在广东海域发现了一艘18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沉船。他们慕名而来,提出与中国合作打捞,理由是船上装载着数十箱白银。

当时的中国虽然同意了利益共享的合作方案,但命运却跟英国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随着打捞工作的开展,一条出水的鎏金腰带彻底改变了局面。中国文物专家一眼认出,这哪里是什么英国商船,分明是一艘中国古代沉船!

这艘被命名为"南海一号"的沉船,长41米,宽11米,高约4米。经过反复勘探,专家们确认这很可能是一艘明朝古船。为了保护这艘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沉船,中国立即终止了与英方的合作。

从那时起,一支军队日夜守护在沉船周边,防止文物遭到破坏或盗掠。面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分块打捞方式,中国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想法——整船打捞。

这个决定立即引来了英国和日本的嘲笑。他们认为,一个水下打捞行业仅有2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家,不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的工程。然而,中国用实力证明了这个"疯狂"想法的可行性。

一个重达530吨的巨型钢铁箱被精心打造,它的底部由36根可拆卸的钢梁组成。打捞队员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环境中,仅仅安装第一根钢梁就耗时14天。

期间,他们不断改进工艺,将圆形的钢梁头部改造成铅笔状,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整个打捞过程就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每一根钢梁的安装都考验着团队的智慧和耐心。

有时钢梁会突然折断,有时又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但中国团队依靠集体智慧,一次次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将"南海一号"完整地带离了它800年的安眠之所。

当古船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所有打捞工作者都热泪盈眶。这份情感不仅来自任务的完成,更源于对先辈智慧的敬仰。这艘由松木制成的古船,能在海底经受800年而不腐不坏,本身就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活证据。

截至2019年,考古专家已从船上发掘出18万件文物,包括瓷器、金器、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按国际估价,这些文物的总价值可达3000亿美金。但对中国来说,这些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远超其经济价值。

如今,中国的整船打捞技术已跃居世界第一。那些曾经嘲笑中国"自不量力"的声音早已烟消云散。

这这个耗资3亿元的超大工程,不仅挽救了价值连城的文物,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智慧品格。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珍宝,将永远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