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自行车被主流代步市场淘汰以后,电动车毫无疑问成为最便宜的主流交通工具,它由于兼备轻便灵活,可以很好的完成上下班代步,日常的接娃买菜等生活出行,成为拥有保有量超3.5亿的大众交通工具。
作为庞大的一类交通工具,最近几年迎来加强管理,它的出行不再“零门槛”,车主必须要遵守相应的标准,随着2023年最后一个月到来,今天就来介绍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1月起,车主如何上路行驶,小行家提醒电动车出行迎来“3要”和“4不要”新标准。
下面小行家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上路需要带好哪些东西,使用电动车有哪些行为不要有,车主以前了解,避免上路被处罚。
电动车出行的“3要”新标准1、 出行要佩戴头盔
其实自从2020年一盔一带行动实施以后,关于戴头盔已经成为各地所倡导的,当然,针对作为非机动车的电动车佩戴头盔,一盔一带要求的是提倡,而非强制。
在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版《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中,删除原来的“提倡佩戴头盔”,修改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这也意味着,从下月起,电动车出行必须要佩戴头盔。
而针对驾驶、乘坐电动车未佩戴头盔出行,将会处警告或者二十元罚款。
针对佩戴头盔,始终有一部分车主不情愿、不理解,而根据数据显示,戴头盔能降低头部受伤的风险约60%-80%,另外,戴头盔在寒冷天气可以保暖,骑行的时候还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避免眼部受伤,好处还是非常多的。
2、 出行要上号牌
虽然现在道路上的电动车,有的是电动自行车,有的是电摩,有的是国标车,有的是超标车,但无论哪一种车型,都必须要上号牌,才能出行上路。
针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各地要求是新车在30天内完成上牌,而针对超标类电动车,一般采取是集中挂牌,车主需要在限期内完成。
无牌的车辆,将禁止上路出行,各地也都制定违规处罚标准,比如我所在的合肥市,将会依据《道交法》对交通违法当事人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3、 出行要带行驶证
经常看到有人说电动车出行也要带驾驶证,但这是一种断章取义,只有电摩车型,才需要驾驶证,而主流的新国标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不需要驾驶证。
但无论是新国标车还是电摩车型,上路都需要行驶证,它是车辆上牌的时候同步发放,但许多车主都忽视了,但根据规定,必须要携带行驶证,否则会处罚款金额一般在20-50元。
好消息,纸质行驶证和电子行驶证可以同步领取,出行携带电子行驶证即可,但车主要注意,必须是本人名下的电动车才能领取。
电动车出行“4不要”新标准1、 不要把电动车带上楼停放和充电
电动车由于具备自燃可能性,让它成为需要提防的交通工具,每年都有不少电动车在居住场所发生自燃的案例,有了不少前车之鉴,才提出新标准,根据2024年1月实施《郑州市消防条例》,电动车充电和停放必须要在指定的安全场所,不能上楼,违规会处200~300元处罚。
2、 不要继续骑过渡期结束的超标车
随处可见悬挂白色号牌的超标电动车上路,但在明年1月起,全国多个地区的超标车临牌有效期结束,超标车将禁止上路行驶,包括山西吕梁、安徽合肥、贵州、江西赣州等地违规上路可罚款,拒不改正可扣车。
3、 不要超载出行
作为交通工具载人是非常实用的功能,但为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对于载人是有明确标准,不要随意超载,否则也会面临罚款处罚。
目前常见的电动自行车,可以核载一名未成年人,电动轻便摩托车依法不能载人,电动摩托车可以载一名成年人,上路要遵守这个标准。
4、 不要骑改装后的电动车
原装出厂的国标车,应为符合新国标参数要求,从时速、动力都是相对最安全的,但有的车主觉得不是很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愿意选择高门槛的电摩,直接购买新国标禁行改装,但这样的行为,交警一旦查到,会要求恢复原状,拒不改正可暂扣车辆处罚。
小行家总结:明年1月起,使用电动车的车主出行要注意“3要”和“4不要”,其中3要包括佩戴头盔、号牌、行驶证,4不要包括电动车不上楼、不骑过渡期截止的超标车,不超载,不改装,做到这些我们的出行会更安全,同样也避免处罚。对于这些标准,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双子
应当也不是必须阿,重庆下雨头盔起雾车祸的事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