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票房仅193万,徐克肖战票房垫底,“大烂片”血亏出局

安然若水 2025-02-16 23:33:28

春节档向来是电影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汇聚了《哪吒2》、《唐探》等重磅影片。由著名导演徐克执导,当红流量小生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却意外成为了票房"副班长"。这部投资不菲的金庸经典改编作品,虽然在上映前凭借"徐克+金庸小说+肖战"的超强阵容占据预售榜首,但上映后却迅速跌入谷底。16天仅收获6.35亿票房,远不及同期其他影片的零头,堪称春节档最大"爆冷"。瞧瞧这年头的电影市场,简直就是一场残酷的"赛马"啊!谁能想到,《射雕英雄传》这匹"黑马",前脚还在预售冠军的宝座上春风得意,后脚就跌落谷底,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好戏。票房数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毫不留情地戳穿了这部电影的"面子工程"。整整16天,才勉强爬到6.35亿的票房,这成绩说出去都不好意思。要知道人家《哪吒2》可是在冲击百亿大关,就连《唐探》都轻轻松松拿下了30亿的漂亮成绩。更扎心的是,豆瓣评分仅有5分出头,这评分低得让人直呼"扎心了老铁"!说好的肖战几千万铁粉呢?面对这样的惨淡成绩,那些院线经理们可精明着呢,二话不说就把黄金场次都甩给了《哪吒》和《唐探》。

这么一来,《射雕英雄传》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跟那些"顶流"电影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可是下了血本,结果现在看来,这钱怕是打水漂了。说白了,光靠肖战的粉丝们"买单",在春节档这个超级战场上,实在是有点"蚍蜉撼树"的意思。这年头的观众可都是火眼金睛,预售数据再漂亮,也得拿出真本事来才行。现在的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你要是想靠着"流量+IP"这套老把戏来糊弄观众,那就真要凉凉了。这不,《射雕英雄传》就这样从预售神话变成了票房"鬼故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案例了。看完这些数据,大家肯定都想问,这部电影到底错在哪儿了?要说这次《射雕英雄传》的改编,简直就是一个"压缩饼干"工程。你想啊,原著那么宏大的故事,往常拍成电视剧都得拍个三四十集。现在好了,徐克导演非要把这么大一个故事塞进两个小时里,这不是难为自己嘛!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在"快进"播放一样。郭靖和黄蓉的甜蜜感情戏,跟坐高铁似的,"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江南七怪的悲壮故事,更是被压缩得只剩下一个"快照"。就连武林泰斗洪七公的出场,也是闪现了一下就不见了,简直是在打游戏遇到了卡顿。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导演还非要玩什么回忆加旁白的叙事手法。这下可好,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直接就懵圈了,看得是一脸"问号"。而看过原著的书迷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哪里是在看《射雕英雄传》,简直就是在看"射雕英雄传之百米冲刺"。导演还玩了一个"花活",在电影里加了大量的蒙古语对话。这操作属实是有点"离谱",观众本来就被剧情搞得晕头转向,现在还得硬啃蒙古语。这不是典型的"给自己找罪受"吗?人家《哪吒2》从头到尾都是紧张刺激,看得人坐立难安。咱们这部《射雕英雄传》倒好,堪称"助眠神器",看到一半人就开始打瞌睡了。选角方面的问题就更别提了,女主角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黄蓉这个角色可是金庸笔下的绝代佳人,聪明伶俐又美若天仙。

可电影里的黄蓉,怎么看都跟原著中的形象对不上号,感觉就像是"盗版"的。至于肖战的选角,说白了就是冲着他的流量去的。制片方的想法大家都懂:有流量就有票房,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可惜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春节档这个大舞台上,光靠粉丝的力量还真不够看。就这样,一部本应该让人热血沸腾的武侠经典,硬生生被改编成了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闪现剧"。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议,著名编剧汪海林一句话就点破了天机。他的观点绝了:"给徐克什么样的人,就能救出什么样的效果。"这话听着像是在说相声,但细品起来却让人不禁陷入深思。说到底,春节档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档期,那可是要面对上亿观众的超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粉丝经济就像是一个"双面胶"。一方面,它确实能带来可观的预售数据,让电影开局漂亮。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粉丝效应,反而会让普通观众产生抵触情绪。

想想看,当一部电影的宣传重点都放在"某某流量明星主演"上时,这不就等于给自己贴上了标签吗?更让人唏嘘的是,徐克导演可是个"老江湖"了。当年他可是捧红了王祖贤、林青霞、张曼玉这样的顶级明星。放在今天来看,这简直就是"星探鼻祖"级别的存在。可这次的《射雕英雄传》,从选角开始就透着一股"随便试试"的味道。这不禁让人感叹,连徐克这样的名导,也开始向市场妥协了吗?可惜啊,电影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即便你投入了重金,即便你的宣发费用堆得像座小山。但如果作品本身不够扎实,那就只能沦为春节档的"炮灰"。这次的票房惨淡,不仅让投资方亏得肉疼。更重要的是,它给整个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如今,这部集结了"徐克+金庸小说+肖战"的作品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弃儿。

这个结果向我们证明,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单纯依靠明星流量和粉丝经济,已经难以支撑一部作品的成功。这或许就是对整个影视行业最深刻的启示:内容为王的时代,任何投机取巧都将付出代价。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