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五官乱飞台词生硬,44岁宋佳带来艺术女主后“教科书”式演技

胡廷勇 2024-09-29 18:01:47

荧幕中的幻影与人心的变化:当“张桂梅”踩上高跟鞋时,我们究竟在失去什么?

2023年,一部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本希望向时代楷模致敬,传递教育的温情,结果却意外触碰了舆论敏感点,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与现实呈现的激烈争论。

故事的主角是以被誉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的一位乡村教师。当观众怀着满心期待坐在屏幕前时,却意外发现剧中那个穿着高跟鞋、妆容讲究的“张桂梅”,与现实中那位朴素且脸庞满是风霜的“张桂梅”相差甚远。

此时此刻,质疑与批评如洪水般涌现,观众们的失望显而易见。这究竟是一次勇敢的艺术再创作,还是对人物形象的严重扭曲?

光影的塑造:还原绝非简单的复制与粘贴。

在影视作品中,艺术化处理真实人物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这种艺术加工并非无限制,而是需要以对人物深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

《山花烂漫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张桂梅老师形象的呈现上,这与观众的心理预期存在明显差异。

选角之间的年龄差异难以克服。在剧中扮演张桂梅的演员宋佳,尽管她的演技得到了广泛认可,但44岁的她与60多岁的张桂梅老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年龄隔阂。岁月在张桂梅老师脸上的印记,并非简单的化妆技巧能够完全修复。

造型设计过于强调“艺术感”,而忽视了角色的真实面貌。在剧中,张桂梅的妆容华丽、服装时尚,这与现实中朴素无华的张桂梅老师形象形成了明显对比。

毫无疑问,艺术创作需要相应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不应基于对人物形象的扭曲与误解。

艺术与真实性:艰难的平衡探索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超越了生活。”这句话常被用来阐释艺术创作与现实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恰当地把握“高于生活”的标准,却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影视创作中,对真实人物进行艺术处理旨在更准确地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精神状态。然而,这种处理必须尊重人物的实际经历和性格特征,不能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或视觉效果而故意曲解或美化其形象。

回顾电影和电视剧对真实人物的刻画,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在影片《焦裕禄》中,演员李雪健为了真实展现焦裕禄书记重病时的状态,减掉了几十斤体重。他以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把这位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好书记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例如,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历史人物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他们作为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波动,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观众的视野:不仅是美的感受,更是对价值的评判。

《山花烂漫时》所引发的争议,折射出观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观众已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具备更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在影视作品中,对于人物塑造,观众不再满足于单一乏味的刻画,而是渴望看到更加真实、立体且丰富的人物形象。

《山花烂漫时》之所以引起观众的激烈反应,是因为它触碰了大家心中的价值底线。张桂梅老师作为新时代女性的典范,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扎根于贫困山区,努力帮助女孩们改变命运,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剧中“张桂梅”的形象,与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大相径庭,这种差距不仅损害了角色塑造,更是对张桂梅老师所代表的崇高精神的一种亵渎。

幕内外:使命与责任

《山花烂漫时》的争议为影视界发出了警示信号。

塑造英雄典范,需以敬畏之心为基础,以真实、客观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这样才能体现影视作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山花烂漫时》所带来的启示是,艺术创作应该拥有自由的空间,但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限制。

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更应坚守艺术的道德底线,要尊重历史、事实以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结尾: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触及灵魂。

《山花烂漫时》的风波终将平息,然而引发的思考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反思。

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真心去体会真实变得更加重要,而用真情打动他人也显得尤为必要。

艺术创作并不是凭空而建,它扎根于实际的环境,吸取着时代所提供的滋养。

只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并用心去体会时代的脉动,才能创造出真正触动人心的杰作。

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言:“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就应当坚守在讲台之上。”

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提醒每位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应以真挚的情感进行创作,以心传递正能量,方能不辜负时代与人民。

0 阅读:2

胡廷勇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