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打长春还是打锦州,司令员为何犹豫不决?秘书晚年道出真相

追梦的年 2025-04-02 23:59:56

在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周总理”接到东北的紧急电报脸色一变,立即去找“毛主席”。被搅了清梦的“毛主席”心情烦躁,看到电文内容后瞬间怒道:

先是迟迟不南下,什么敌情问题、粮食问题、运输问题、雨具问题。还要杨成武先动,他才动。哼!五个月以前,长春本来好打,不敢打。两个月以前,同样好打,又不敢打。现在部队已经南下,锦州外围战也打响了,因为葫芦岛增兵,其实这个变化并不大嘛,可是他,他又要回头打长春。

经“周总理”安抚后,“毛主席”渐渐平静下来,随后给东北发去一封措辞严厉的命令,这才彻底拉开三大战役的序幕。

艺术源于现实,当年东野司令员确实对打锦州还是打长春一直非常犹豫,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明明中央下达命令,东野司令员为何还如此呢?秘书在晚年道出过答案。

1948年初,国民党因接连战败,生存范围被压缩到仅剩长春、沈阳、锦州三处孤立据点。我军可以在广大纵深中来去自如,已掌握绝对主动权。

如此形势下,该主攻哪一处,就是我党高层急需考虑的问题。4月,东野司令员在东北局会议上力主进攻长春,得到大多数人赞同,会后东北局便向中央提出攻打长春的规划。

有三个可选目标,为何东野司令员定在了长春呢?很简单,锦州是交通枢纽,容易受到多方面攻击,风险较大;

沈阳是东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周围囤积了大量兵力,还有完备工事,攻坚难度太高。思来想去,也就长春最合适。

打长春的方案获得中央批准后,东总马上部署,准备出动七个纵队攻城、两个纵队加若干独立师阻援,预计在半个月左右拿下长春。

随即靠近长春的独立5师及炮兵一部向大房身机场靠近,欲切断长春与沈阳之间的空中通道。长春守将郑洞国闻讯大惊,立即派出部队反击,誓要守卫他们的生命线。

敌人胆敢放弃城防与我野战,正中东野司令员之意,1纵、6纵两支王牌火速出动,力求在野外歼灭敌生力军。

5月24日,我军击溃了驻于大房身机场的一个团,完全控制住机场。但郑洞国的反扑也很快,次日新7军向我6纵阵地发起进攻,战斗一打响就进入白热化,互相僵持不下。

好在我方援军及时赶到,1纵加7个独立师配合作战,敌迅速不支,退回了长春。

然而,这看似胜利的一战,背后也浮现了很多不寻常之处。我方明明占据巨大人数优势,还是在野外,却只歼敌5000余人,且自身付出了2100余人的代价,敌人这战斗力超出预料。

不久后东总致电中央的汇报中说“因迂回的部队动作不够迅速,致敌大部退回长春”,关键的是,我方歼敌数量大多是从暂56师、暂61师这样的“杂牌”部队来的,其精锐新38师实力未损。

新38师就是原先孙立人的起家底牌,后来孙立人被调离东北,这些老部下不甘被陈诚吞并,就跑到长春来投奔老军长郑洞国,重新组建了新7军。

而长春当年是东北排得上号的坚城,是伪满皇宫、侵华关东军总司令部所在,拥有完备工事,连城内的许多建筑都被钢筋水泥加固。

三战四平失利,让东野司令员耿耿于怀很久。长春之固更胜四平,新7军也比71军能打,为避免再度出现类似的战况,东野司令员决定改变打法。

后来毛主席从全局着眼,多次要求东野司令员打锦州,但东野司令员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动身。还是到8月,华北这边刚打完保北攻势之战的杨成武兵团可以抽出身来配合,林总才同意南下。

毛主席见终于说通了,心里非常高兴,要求东野一周以内拿下锦州。然而此时东野司令员还是想法很多,8月6日又致电中央,说希望暂缓南下,得杨成武先动吸引了傅作义,东野再出发。

在电报中,东野司令员也说明了理由,就是“敌情问题、粮食问题、运输问题、雨具问题”,毛主席看后非常生气,把这些理由都驳斥了一遍,意思就是东野一定要南下。

见最高领导震怒,东野司令员才下令东野主力向锦州进发,外围战不久后打响。比较有意思的是,命令听是听了,东野司令员却依然没有那种一往无前的决心,他的秘书谭云鹤就回忆过期间的一些往事。

谭云鹤是被张闻天推荐担任东野司令员秘书的,专门负责处理电报收发工作。10月2日,东野司令部指挥所移师南下,到达吉林省双辽县郑家屯车站时,谭云鹤收到军委转来的“敌情通报”。

上面显示,敌华北“剿总”4个师经海路抵达了葫芦岛,如此一来,敌人在锦西一带共有9个师之多。而锦西、葫芦岛跟锦州之间距离很近,若两部不顾一切地打,难保不会实现会合。

谭云鹤将这份“敌情通报”报告给东野司令员后,发现东野司令员有些紧张,短暂思考后。东野司令员述内容,让谭云鹤回复军委,大意是目前形势危急,到底是打锦州还是打长春,请中央考虑并指示。

中央已多次明确攻锦为要,东野司令员还发出这样的电报,其实就是担心会被敌人两面夹攻,希望折返回去打长春。

10月3日上午,谭云鹤刚吃过早饭,刚准备办公,看到罗荣桓和刘亚楼一同到东野司令员这里来,这次共识终于达成。

罗荣桓提议:“打锦州的问题,这是主席、军委坚持的意见。葫芦岛敌人虽然增援了4个师,但我们还是有办法阻击敌人的。估计锦西方面我们再增加一个纵队或再加一两个独立师即可,是不是打锦州的决心还是不改的好。”

刘亚楼也在一旁点头同意,东野司令员思考后,下定决心攻打锦州,将林、刘、罗三人署名电报交由谭云鹤发往中央军委。自此,东野全力攻锦,最终拿下了锦州乃至辽沈战役的胜利。

作为一个见证者,谭云鹤晚年回忆过东野司令员犹豫的原因,他说长春守敌还有10余万人,沈阳守军有近30万人,锦州、葫芦岛地区也有10多万,华北傅作义所部更是有有5、60万人.

如果攻击锦州不能顺利得手,原先观望自保的国军会迅速涌上来,那东野的退路将被切断,并面临东北、华北之敌夹击,陷入两线作战绝境。那时,对东野来说是灭顶之灾。

站在后世视角,当然知道进攻锦州的益处,可以对东北国军“关门打狗”。但东野司令员是当事人,他也不确定打锦州需要多久拿下,更不确定万一攻坚受阻,长春、沈阳、葫芦岛、华北的敌人会不会不顾一切向锦州围来。

每一道命令都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从这个角度来讲,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3 阅读:446

评论列表

不会吧

不会吧

17
2025-04-03 20:23

后方总部考虑的是战略问题,前线总指挥下决断很难,当时东北战略地位太重要,战场情况千变万化,一个不慎满盘皆输。

yanyuhan

yanyuhan

3
2025-04-03 22:37

战场的艰难

飞越2025

飞越2025

1
2025-04-04 18:52

委员长这次是个翻盘机会,可惜国军不给力,林总太强大

追梦的年

追梦的年

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